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5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粗略地概括,西方思想对待人和宇宙有三种明确的模式。第一种是超自然或超越宇宙的模式,关注上帝,视人为神造物的一部分。第二种是自然或科学的模式,关注自然,视人为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就像其他有机体一样。第三种是人文的模式,关注人,关注人类经验,视其为人类认识自我、上帝和自然的起点。

——摘编自[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整体或局部)予以评析。(要求:观点来自材料,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4-0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霍布斯指出:世界上的世俗政府和性灵政府……统治者只能有一个,否则在一国之内……性灵方面与世俗方面以及法律之剑和信仰之剑之间就必然会出现党争和内战。霍布斯的观点(       
A.维护了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B.抨击了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
C.激化了王权与教权间的矛盾D.适应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2024-04-08更新 | 10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伏尔泰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的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由此可推断(       
A.伏尔泰发现了自然界永恒定律B.该观点受到哥白尼日心说启发
C.牛顿定律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D.欧洲开始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2024-04-08更新 | 334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某思想家攻击英国议会制度,他说:“英国议会无非是公共意志的篡夺者,而且在英国式的代议制度下,人民只有在选举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而议员一旦选出,人民又成为奴隶”。该思想家(     
A.提出三权分立学说B.主张建立共和政体
C.赞成实行君主立宪D.强调追求现世幸福
2024-04-08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的中国以物质技能和经验科学而论,都与欧洲不相上下,尤以伦理道德、政治实践见长于欧洲。中国茶文化雄霸英、法、荷兰,华瓷已随茶文化而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欧洲日用器皿的大宗商贸。由茶文化牵动的中国装饰艺术、饮食文化与庭园艺术也在欧洲熠熠生辉。中国的君主政治也曾是法国朝野主张改革的人物追求的楷模。

——摘编自沈福伟《西方文化与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文化开始大规模的由浅入深的被引进中国。以仿造西洋船炮、改铸传统火器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引进与创新活动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段研究船械的热潮。与此同时,数学、化学、医学等科学也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开来。到20世纪初,清政府制定了相应的科技政策,鼓励发展科技,中国科学家队伍开始形成,许多留学归国的学者们给中国科学界带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学的思想,其工作成就为国际所公认,这标志着西方近代科技在中国的确立。除此以外,西式的服饰、饮食、建筑风格等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的一些非农地区。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概括其意义。
2024-04-07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辽宁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18世纪世界重大事件(部分)

时间事件
14世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
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1517年德意志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
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围绕材料,就材料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自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国家分权理论最早来源于李尔本的“分权构想”。英国革命中的左翼民主力量、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村自耕农的政治代表、平等派思想家李尔本在1649年出版了《人民公约》,提出了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反对行政粗暴干预司法工作的主张。1651年,霍布斯发表《利维坦》,他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方面来论证国家来自“人授”而反对“神授”。人们把“自然权利”转让出去。授予契约的君主集国家权力、教会权力于一体,不可限制和分割,人民只能服从君主,不得反抗,约翰·洛克在总结李尔本分权论和霍布斯集权论的利弊之后,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资产阶级国家两权分立学说。洛克认为:在政府中,“只能有一个最高权力,即立法权”,它是神圣的、不可变更的;任何人的任何命令,“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的和委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握有国家的实力”的执行者,不得阻碍议会集会和行使职权,只能忠实地执行国会所表达的民主意志。孟德斯鸠正是在对洛克理论和英国政治制度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学说,该学说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政治原则。

——摘编自苏艾平《启蒙运动在英国最早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二   启蒙的目的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发展,而启蒙的途径又只能是自由,即人可以在一切事情上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因此,无论是从价值论还是从工具论的意义上看,启蒙都是要紧紧地抓住人的自由这一根柢的。然而,当启蒙传播到中国的时候,它却逐渐偏离了本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因为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才是第一位的,至于启蒙也是为了激发人们的国家意识和个体意识,个人要为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服务,所以中国的启蒙事业就本末倒置,迷失了方向,具有急功近利和工具主义的特征。正是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启蒙在近代中国所遭遇的坎坷命运。

——摘编自胡应泉《启蒙的困境——启蒙在近代中国的命运简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与制衡”学说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传播到中国的时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异”的内涵及原因。
2024-04-0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说:若用图示形式表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关系,则能得到下图所示的结构。材料表明,启蒙运动(     

A.仅局限于社会知识分子阶层B.为资产阶级统治提供了理论支持
C.促进了欧洲理性思想的传播D.传输意识形态呈现出单向性特点
9 . 【历史研究】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西方历史编纂普遍采用源自《圣经》的亚述——波斯——希腊—罗马四大帝国的分期法。1566年,法国让·波丹发表《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通过分析人性和自然地理因素,将人类历史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为东南方民族(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占优势的阶段,特点是笃信宗教,富于智慧;其次是希腊和罗马居统治地位的阶段,特点为城邦国家、殖民扩张、法律制度;最后是北方诸民族领先的阶段,特点是战争和科学技术。人类在许多方面的现代性意味着对旧东西的改进。此外,他关注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作用,影响了孟德斯鸠等人的历史书写。

——摘编自张广智《瀛寰回眸:在历史与现实中》

材料二   国内史学界关于世界历史分期的主流观点之一

内容代表作
观点①史前至5世纪后期:世界上古史。
5世纪后期至1640年:世界中古史。
1640年至1917年:世界近代史。
1917年以后:世界现代史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
史》(1962年出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让·波丹历史分期法形成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让·波丹和国内史学界历史分期法的主要依据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内史学界历史分期法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4-04-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新高考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10 . 思想是改革的先锋,启蒙思想发人深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启蒙运动相关史实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核心作出历史解释。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理性”思想。
2024-04-04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能力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