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6年,伏尔泰发表《风俗论》,将中国列为最古老的民族,并盛赞中国的高度文明与繁盛,得到欧洲启蒙哲人的广泛认同。魁奈则说道: “中国人不区分道德和政治,在他们看来,良好的生活技艺即是良好的统治技术,所以伦理学和政治学合二为一。”雷诺多发现“哲学家在中国比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有权力”,所以中国的政治具有一种“哲学王”色彩……这种“开明专制”可以避免政治的混乱和动荡,使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可靠。伏尔泰声称,中国的政府官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经过传教士与启蒙思想家的传播, “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传统的封建等级制逐渐发展为专家治国的官僚政治。

——摘编自张慧《 “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特别是自全球史开始以来,东西方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的变化说明“西方中心论”其实是缺乏历史支撑的,好像“皇帝的新衣”。如果从更远的世界大历史来看, “西方中心论”更像是一个“新事物”,甚至是偶然现象。以历史事实说话,无异于是对“西方中心论”的釜底抽薪。

——摘编自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法国“中学西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西方中心论”。
2024-01-31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紧箍咒,这个以往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完全受制于议会,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了。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图1   薄伽丘                      图2   1517年出售赎罪券

材料三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发生的变化。
(2)材料三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概括其思想主张。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哪些思想解放运动?
2024-01-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在中世纪,意大利人的奢华服饰仅限于教会高级人士出席重大仪式庆典时所穿着的法衣,即使封建贵族阶层也很难享受。但中世纪晚期发生了巨大变化,延绵不断的封建战争和远距离商业贸易活动的复兴,改变了人们对服装样式和材质的审美和需求。这一时期,骑士和军队制服元素以及来自东方的奢侈材质和装饰风格,对意大利的服装潮流产生了深远影响。1333年,佛罗伦萨商人杜乔·普奇专门在拉古萨的金匠铺花费30杜卡特,订做了一条镶嵌许多宝石的银质镀金腰带。当时对奢华服饰和时髦潮流的追逐不只是贵族商人等特权阶级的专利,而是一种全民时尚。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崇奢与禁奢》

材料二   17、18世纪是法国奢侈品生产与消费的顶峰时期。在穿的方面,“昂贵雅致的服装、精心制作的头饰、车马随从和讲究的家具,在当时(不同阶层)都很流行”。“仅路易十四自己所穿的一件衣服就饰有1400万法郎的金刚石。而路易十五继承了先王的奢侈遗风,他的宠妃彭芭杜尔夫人的奢侈更骇人听闻——在得势的19年中,她为展示身份和地位花费就有36327268里佛尔”。一系列的事件造成了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时期的财政严重困难,国王与大臣、特权者的斗争一直未停,尤其是巴黎高等法院利用其注册权与国王的抗争、三级会议与路易十六的抗争等。

——摘编自杜广强陆伟芳《奢侈消费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6世纪意大利人的服饰由俭趋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6世纪的意大利与17、18世纪的法国在服饰方面奢侈消费的共同点,并简析法国奢侈消费对政治局势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先哲曾质疑:人们在天性上热衷于实现自己的欲望,而不是率先考量公众的利益。绝大多数人不具有美德,他们追求的是有用性而不是善。

启蒙思想家主张的“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等学说,高扬了人权的旗帜;新教伦理主张众生平等的“平权主义”,认同个人自由与判断权利;而市场经济、工业文明又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于是现代民主应运而生。

西式民主在对抗和取代独裁专制上,具有历史进步性;在实现形式上,却存在极大的历史局限;在路径选择上,更是存在极大的历史空间。任何国家都没有资格宣布,本国的民主是普惠民众的唯一选项,更无权干涉他国探索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

——摘编自徐青民《西式民主的局限性》

材料二   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实验,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特定环境下罕有之个案,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值得研究总结之遗产。此次实验虽有其重要意义,如普及了民主观念,实践了民主操作,但最后的结局并不成功。

——摘编自汪朝光《辛亥革命开启共和时代:民主政治实验需实力支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式民主制度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实验“结局并不成功”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爱弥儿》是卢梭用二十年时间所完成的一部涉及教育、文学、哲学、社会、政治等各方面内容的思想巨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梭认为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社会人,是不符合人类自然天性的人。他认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他通过《爱弥儿》塑造了一个在自然条件下接受自然教育,保持着人类最美好自然天性拥有真正自由的自然人。……卢梭自然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利用教育塑造完美人性,进而能够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重建社会文明。

材料二   卢梭说“在未使人成为人以前,绝没有必要使人成为哲学家”。在《爱弥儿》中,卢梭多次提出“爱弥儿”与“社会人”的比较,试图来揭示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成为压抑人性的新的工具。……理性权威成了新的宗教权威来奴役人民,……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只会让人们从一个迷信转移到另一个迷信上,无法真正解放人的心灵。

——摘编自代志卿《从“社会人”到“自然人”:卢梭<爱弥儿>对理性崇拜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卢梭的教育主张及其认识基础。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理性主义”。
(3)综合上述材料,如何正确认识理性与人性的关系?
2023-06-10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马丁·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
2023-03-14更新 | 459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C卷)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促使同这一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者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用个性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

——摘编自吴稚平《“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隐晦,他们已明确把反对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启蒙思想家指引着人们前进的道路,使人们的信仰由神学转向科学,由迷信转向理性。启蒙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启蒙运动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最终使西方国家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摘编自朱勇《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并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思想家主张上的改变,并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作用。
2023-04-12更新 | 444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等三县2022-2023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他还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并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且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较晚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如孟德斯鸠、卢梭等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毫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启蒙思想差异的根源。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探讨两者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2022-11-25更新 | 579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理性”是现代性事业的根基,它的“成长史”体现出大起大落的剧烈节奏。下表是西方不同阶段有关理性的主要观点。

时期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强调“知识服务于修养”;理性(或德性)是人的本性,它要求人致力于在道德上实现自我完善
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理性致力于声张和证明的,是自己属人的特性而非属神的特性;在对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中发现了人的独立价值和尊严
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用人的主动信仰证明在上帝面前尘世的价值;理性被视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使用自己的理性去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启蒙运动时期霍布斯、洛克、卢梭似乎有一个普遍的理性一直存在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发现;而只要人们发现了理性,它就会把世间的一切秘密与疑问解答

——摘编自姚德薇《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结合材料信息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8-25更新 | 648次组卷 | 20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山东专用)A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