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前所述,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在《法律篇》中,不仅强调了法律存在的重要性,对人们的各个生活层面都从法律的高度予以规定,而且进一步指出,官吏必须守法,法也要治吏。他认为在任何城邦,凡统治者因其很有钱或具有权势、地位高、出身名门等优越条件而执政,这种统治者都是不可信赖的。那些只依据部分人的利益制订法律的国家,不是真正的国家,他们所说的公正是毫无意义的。只有那些最能遵守法律的人,才能被任命为最高的官职和众神的首席执行官;比他次一等的人,获得次一等的荣誉;所有其他的官职也按此标准任命。这样一来,这些官吏是法律的仆人或法律的执行官。“如果一个城邦的法律处于从属地位,没有权威,这个城邦一定要覆灭;然而,一个城邦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城邦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

——林洪宇《试论柏拉图<法律篇>中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如果由同一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那一切就全完了。

反之,如果最高权力是有限的,是受制约的,那么不论是谁在掌权,它被滥用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从而能够确保安全与自由。同样,如果最高权力是按照法治的方式行使,它的运作就会很规范,就不会出现任性和随意……权力的限度与权力的行使方式两者是统一的。只有权力按照法治的方式运行,它オ可能是有限的。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法治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与柏拉图法治思想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启示。
2023-05-1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16至18世纪,是近代科学兴起与启蒙运动发展的时代,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科学诞生的时代是世界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恩格斯说:“这是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旧世界的界限被打破了;只是在这个时候真正发现了地球,奠定了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手工业过渡到工场手工业的基础,而工场手工业又是现代大工业的出发点。教会精神独裁被摧毁了,德意志诸民族大部分都直截了当地接受了新教。”

——摘引自(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中被高扬的“理性”旗帜,与上个世纪新物理学即牛顿力学的建立大有关系。在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的数理世界里,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理性和法则。万有引力定律是它们的一个象征。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支配下,行星无一例外地做椭圆运动,人类可以准确地预言它们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这给当时的知识界以深刻的印象。它们相信,不仅在物质世界有如此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只要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理性不仅是对待自然界的正确态度,而且应该是对待一切事物的恰当原则。

——摘引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三   启蒙运动成为众多中外学者研究的对象,成果汗牛充栋,洋洋大观。列举如下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

伍启元

黄山书社

《文艺复兴人》

(美)罗伯特·戴维斯

(美)贝丝·琳达史密斯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法国革命史》

(法)勒费弗尔

商务印书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并列举一位出生于15世纪的杰出科学家的代表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的科学研究对启蒙运动的影响,并谈谈您对“理性”的认识。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重要材料,在材料三中,您较为倾向于选择哪两部?请简要说出您选择的理由。
3 . 杰出历史人物与时代发展

人类历史群星闪耀,杰出人物作为时代的产物,也推动了时代文化进步。


(1)将图片人物与时代和成就匹配: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填字母)
(2)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贡献匹配:
A.拿破仑                 B.甘地                 C.哥伦布                 D.伏尔泰
                     
__①__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__②__以特别的斗争方法争取民族独立。
__③__颁布法典,维护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__④__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填字母)
(3)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需求,至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存在差异,请补充正确选项。(填字母)
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__①__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__②__主张主权在民。
A.亚当·斯密               B.卢梭                    C.洛克                    D.孟德斯鸠
                        
(4)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为例,运用所学知识和上述内容谈谈杰出人物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023-05-0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合格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与封建势力的一次正面较量,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思想解放的强大武器,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成为人类文明史中的瑰宝。

——摘编自朱勇《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观点,并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1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思想解放能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自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位思想家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先生”所代指的两面旗帜,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先生”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并指出这些原则借鉴了启蒙运动时期的哪些思想家的思想。
6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在这里,杰出的思想家被统称为哲学家,他们高举起理性的旗帜。……这些哲学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他们更多地致力于启迪民众而不是与学者对话;他们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戏刷、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而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

——摘编自[关]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法国启蒙运动的三个代表人物并简述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的基本政治思想。根据材料一概括他们写作大多“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的动机。

材料二   倘若读者摊开一张欧洲地图,在巴黎市立起一个圆规,然后画出一个方圆五百英里的圆圈,那就将标出一个地区,把大约1640年文明的发祥地大都囊括在内了。世俗社会、近代自然科学、发达的资本主义、近代国家、议会政治、民主思想、机械工业等等,不是发端这个地区,就是首先在这里得到充分表现的。各个最迅猛变化都发生在圆圈内的地区。……自十七世以来的两百多年间,这个地区成了人类学家称为文化传播的地球核心

——改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发生在“圆圈内的地区”的两场典型资产阶级革命并用一句话都括其作用。请你辩证地就材料二中加着重号的句子所反映的观点谈谈看法。
7 . 阅读下列知识结构图,回答问题。

学习情境



某同学建构了学习图,请帮助其完成上图,指出①②应填内容,依据学习结构,谈谈你对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认识。
2022-07-1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三中学、华育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启蒙运动时期的宗教观]

材料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拉开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序幕,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美]彼得·赖尔等《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就启蒙运动时期的宗教观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角度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8-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近代以来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当这种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全才。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
(2)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进步之处。据材料三,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3)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8世纪“全球性交换”大事年表

序号年代事件
1493哥伦布把甘蔗带到美洲。甘蔗产量的不断增加给美洲带来新的产业:蔗糖提炼和朗姆酒提取
1510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首次输入非洲黑人奴隶
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
1600-1800大约100万欧洲移民来到北美
18世纪初原产于非洲的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1761-1767英国东印度公司收入从200万镑增长到750万镑
1788英国船队到达悉尼,建立了在澳大利亚的第一批定居点(注:到19世纪早期,欧洲人和欧裔美洲人成为太平洋各主要群岛的主要人群)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盂德斯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仿效。

——周晚菲《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热”》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18世纪“全球性交换”的主要内容。写出引发这一时期“全球性交换”的两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大事件对加强世界联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中法两国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推崇中国文化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