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2023·河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八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已经铸就了历史的丰碑。当时的西欧,曾经出现过一个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化热,朝野市井到处可见中国文化的影子,如茶叶、陶瓷、丝绸、儒家学说、政治制度……十八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从康熙中期开始的,历经康、雍、乾、嘉四朝,被认为是清代的盛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而同一时期的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还远未建立体系。随着法国启蒙运动的不断发展,学者们迫切需要一种新思想来证明其所推崇的“理性”,并以之对抗宗教的愚昧和皇权的神圣。孔子的这套充满实用理性和自然理性的道德体系,无疑为启蒙思想家们抨击宗教提供了极好的武器,而中国完善的官僚体系和文官制度,则是对抗西方世袭制的有力理论。

——摘编自蔡若明等《论十八世纪西欧的中国文化热》

材料二   “中国热”到十八世纪上叶达到高潮,衰于十八世纪下半叶。由于“礼仪之争”,中国皇帝实施了禁教,罗马教廷也在1773年取缔耶稣会,使传教活动走向终结。“四大发明”曾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技术动力,而十八世纪中叶欧洲人开始越来越关注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中国自然科学的落后、停滞不前是欧洲人贬华的重要原因。随着法国大革命的临近,民主、自由被更多欧洲民众接受,专制主义被完全否定。孟德斯鸠揭露了中国政治中的很多弊端,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专制主义国家”。

——摘编自许明龙《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八世纪欧洲中国热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八世纪下半叶欧洲对中国态度的转变及其原因。
2023-05-14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9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3-24高三上·重庆永川·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在十七、十八世纪,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的物质文化,艺术文化和精神文化也传到了欧洲形成了另一东学西渐的潮流。它构成了中国之道影响法国启蒙运动,或法国启蒙运动接受中国思想的壮阔的历史背景。这主要是因为:(     
A.跨国文化交流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B.人民主权学说与儒家民本思想趋于一致
C.启蒙思想家借助外来学说抨击宗教神学D.理学传入欧洲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2024-03-25更新 | 224次组卷 | 2卷引用:热搜题 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4·湖北·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学者菲利普·菲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世界:一部历史》中介绍“启蒙运动的交流:18世纪的思想”时,引用了很多珍贵的插图,下图坎伯兰公爵的“中国画舫”即其中之一。该图可以用于说明(       

坎伯兰公爵的“中国画舫”(一艘仿造的中国船)在伦敦附近的人工湖航行。坎伯兰是英国国王乔治二世(1727—1760年在位)之子。“中国画舫”促进了18世纪欧洲贵族中崇尚的花园、瓷器、家具、内部装饰中国风格成为一种时尚。
A.全球背景中的启蒙运动B.启蒙运动的危机
C.启蒙运动在亚洲的影响D.启蒙运动的余晖
2024-04-03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7 世界近代史-【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23-24高三上·山西忻州·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6年,伏尔泰发表《风俗论》,将中国列为最古老的民族,并盛赞中国的高度文明与繁盛,得到欧洲启蒙哲人的广泛认同。魁奈则说道: “中国人不区分道德和政治,在他们看来,良好的生活技艺即是良好的统治技术,所以伦理学和政治学合二为一。”雷诺多发现“哲学家在中国比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有权力”,所以中国的政治具有一种“哲学王”色彩……这种“开明专制”可以避免政治的混乱和动荡,使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可靠。伏尔泰声称,中国的政府官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经过传教士与启蒙思想家的传播, “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传统的封建等级制逐渐发展为专家治国的官僚政治。

——摘编自张慧《 “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特别是自全球史开始以来,东西方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的变化说明“西方中心论”其实是缺乏历史支撑的,好像“皇帝的新衣”。如果从更远的世界大历史来看, “西方中心论”更像是一个“新事物”,甚至是偶然现象。以历史事实说话,无异于是对“西方中心论”的釜底抽薪。

——摘编自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法国“中学西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西方中心论”。
2024-01-31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作为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在18世纪中后期从英、法等国传入德国以后,由于德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现了新的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的政治努力成分相对不足。它既不像英国一样是17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以1789年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出现,而是针对当时德国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况,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希图以此促进德意志民族的统一。由于相关努力纯粹是文化领域的,它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一种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10年代的这些启蒙思想者号召国人负起民族、社会、历史的责任,摆脱民族和国别的局限性,用世界眼光观察一切,绝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拒绝学习普世性的文明:“我国青年……不可不放眼以观世界。”“投一国于世界潮流之中,潮流所及,莫之能违。于此而执特别历史国情之说,以冀抗此.潮流,是犹有锁国之精神,而无世界之智识。”西方的启蒙运动确立了“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的政治理念,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一代知识分子把民主和科学视为立国之本。

——摘编自王铁群《新文化运动一中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启蒙运动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启蒙思想与中国启蒙思想的异同,并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结婚的男女双方不得不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论双方当事人在结婚这件事情上毫无自主选择的权利。中国古代家长对于子女结婚的包办,大多是从“传宗接代”的目的出发,而忽视子女的个人选择。同时中国古代结婚制度中的结婚程序繁多,自西周时期首创的“六礼”,虽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简化,但作为传统习俗仍一直延续下来。

—摘编自潘文波《中国古代结婚制度之演变及其启示》

材料二 陈旧的婚姻观念总要被不断进步的社会所抛弃,鸦片战争后,尤其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同时也吹响了近代中国婚姻观念变化的号角,古老的中国拉开了婚姻观念变革的大篆。封建包办的婚姻逐渐被废弃和淘汰年轻人在选择婚姻时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自主权。爱情、自由、平等、尊重等信念被注入新的婚忘观念腐朽的、不平等的婚姻观念和模式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时期的婚姻观念变化主要体现在婚姻目的的变化、婚姻媒介的变化、婚姻决定权的变化、择偶标准的变化、夫要关系的变化。

—摘编自王莹《中国近代婚姻观念变化之梳理》

材料三 19世纪末,英国一些贵族虽有光荣的头衔,却缺少支撑门面的钱财,他们明显地感受家道中落,入不敷出。于是,贵族也十分渴望得到工商阶级的扶持,来弥补自己经济上的亏空。这种需求和“暴发户”(资产阶级新贵族) 的需要极易一拍即合,形成互利的合作。这种合作的最好方式是联姻,联姻的结果是皆大欢喜。贵族们获得了财富,从而能更神气地保持贵族的风度和体面;“暴发户”则使子孙们获得了光聚的血统,从而在上流社会中挣得一席之地。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婚姻观与中国古代婚姻观的最大差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贵族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联姻的婚姻观。
(4)综上,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出现不同婚姻观的认识。
2024-05-05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18题 中国近代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2024·福建·一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3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广东,开始传教。然而,中国人对基督教这个舶来品最初是不感兴趣。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传教士学汉语、用汉姓、穿汉服,读儒家经典,顺应中国习俗,介绍中国人所陌生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吸引中国人。西学随之在中国传播开来。

——这编自用人员《川学东街对中川文化自信的冲击人儿儿们》

材料二   18世纪出现了席卷欧洲的“中国热”现象。法国伏尔泰《风俗论》(1756)中。以中国为矛攻击当时法国社会的政治和宗教制度。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大力推崇儒家的理性精神,认为中国人已经形成了建立在理性而不是神启基础上信仰自然的宗教。中国还成为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魁奈为首的重农注意者阐发思想的参照来源。魁奈通过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文献了解中国。他在1785年发表的《经济表》中将中国树立为欧洲重农典范和理想社会。在讨论中国君主制时,他说“我从有关中国的报道中得出,中国体制建立在明智和稳固不变的规律基础上,虽然帝王发号施令,但是他行为检点。”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1767)中,魁奈认为中国的专制不是建立在武断的奇思妙想上,而是遵照规律法则,关注的核心是人们的福祉与社会和谐。

——改编自黄丽娟《“中学西渐”——欧洲现代精神的中国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中国人对“西学”态度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欧洲学者对“中学”的态度。分析当时“中国热”现象的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
2024·河北张家口·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洛克认为,根据我们的自然原因,我们可以很明显地表明,我们都绝对服从于我们的主和创造者;但是,“所有的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谁拥有更多”。只要我们在自然法的约束下可以处理自己和我们的财产,我们也就自然地存在于一种自由的条件下。洛克的思想主张(       
A.影响了近代国家治理体制建设B.渗透出否定君主制的理念
C.代表了工业资产阶级社会诉求D.催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的既得利益集团坐立不安,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但事实仍然是,它乃一种外来统治,在有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强加的。拿破仑的非法国臣民终于渐渐对征购、赋税、征兵、战争和关于战争的谣言感到厌烦。……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二   到了18世纪中叶,由于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发展,大规模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地建造起来,但是这时的动力主要是利用河流里的水力。在这方面,有很多缺点,因为在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脉和苏格兰—威尔士一带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工厂的动力。……所以动力问题又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有了蒸汽机作动力,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跨进了新的时代。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下卷)

材料三   战后经济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使社会差距和社会矛盾加剧,另一方面又为高福利政策的实行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保证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西方国家在战后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由于高福利是以高税收为前提条件的,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国家不堪负担巨额公共开支,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在欧美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被称作难以治愈的“瑞典病”,它是一种由福利国家政策而引发的现代社会病。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法国革命的“基本原则”,简析“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促进以“蒸汽机作动力”的因素并指出“新的时代”的名称,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乡村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纷纷走上“福利国家”道路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西方“高福利”制度的认识。
2024-03-22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7 世界近代史-【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伏尔泰、狄德罗等人自称为哲人。同时期,反对哲人的人自称“反哲人”。“反哲人”中既有纯粹的虔诚传统的代表,也有因循传统的保守派人士,还有想煽动冲突并火中取栗以获取物质或象征性好处的人。他们认为,哲人“既颠覆王座,也颠覆祭坛”,对启蒙运动展开持久的抵制,形成了反启蒙运动。

——摘编自石芳《从“伪君子”到“阴谋家”——反启蒙运动塑造的启蒙哲人形象》等

材料二   哲人与“反哲人”并非如字面上这样明确对立。由于信念上的分歧或利害关系,部分“反哲人”与哲人存在巨大的妥协空间。如,弗雷隆在诸多政治、财税、社会问题上的看法与伏尔泰非常接近,以至于被视为一个反伏尔泰的伏尔泰主义者;帕里索尖锐抨击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成员,却始终崇拜伏尔泰。

——摘编自石芳《反启蒙运动的两种研究范式——反启蒙思想与反哲学运动》等

材料三   “反启蒙运动”这个概念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如果就此预先假定“启蒙运动”是一个独一的、和谐的整体,而“反启蒙运动”就成为其立场观念一致的对立面,就意味着,抹去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色彩。众多“启蒙思想家”根本就没有两个人在观点上绝对一致,甚至有些人能否被称为“启蒙思想家”都存在尖锐争议。如,卢梭被一些人奉为伟大的启蒙哲人的同时,又被另一些人说成是“反启蒙”的先驱。启蒙运动异常复杂,并不存在界限分明的启蒙运动与“反启蒙运动”。

——摘编自高毅《浅论启蒙运动的内在紧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哲人”群体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反哲人”思想中的内在矛盾之处,并简析其产生内在矛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