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蒙昧中觉醒,从束缚中解放是西方人文精神的一直追求,引领人与社会双重觉醒的思想家代表是
A.苏格拉底B.马克思C.卢梭D.马丁·路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意大利思想家贝卡利亚(1738-1794年)提出:为了使社会获得益处,应该使教育普及而深入,这样可以减少犯罪行为,而且教育比采取制裁更有效。该主张
A.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B.表明新式教育得到普及
C.意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打破教会对教育的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伴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无法忍受充满了压抑和约束的社会。洛克提出政府的权力来自于被统治者,伏尔泰猛烈地批判天主教会和王室,卢梭则强调公共意志和社会契约的重要性。启蒙思想家的这些主张是为了
A.鼓吹理性主义,要求自由平等
B.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人性复苏
C.完善自由主义,缓和社会矛盾
D.批判宗教神权,追求个性解放
2022-04-15更新 | 36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解决现存统治秩序的办法不能由任何理想的统治者来确定,只有根据被统治者的利益才能有效地确定。该论述体现了(     
A.天赋人权B.人民主权C.分权制衡D.君主立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抱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直接导致该局面出现的历史事件可能是(     
A.智者运动B.启蒙运动C.文艺复兴D.宗教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765年,卢梭的名著《爱弥尔》被判在马德里的一所教堂公开焚毁。许多西班牙青年由此知道了该书并借来秘密阅读。此后,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著作被走私带进西班牙,赢得了众多读者。1768年,"西班牙民众已普遍产生漠视宗教的现象,甚至不信宗教"。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A.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新思想传播B.启蒙运动中心转移到西班牙
C.教权成为文化批判的主要对象D.反封建斗争潮流进一步发展
2022-03-26更新 | 933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三校(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4月线上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
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B.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C.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D.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9 . 康德认为,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界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从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据此可知,康德的这一思想(     
A.拉开了启蒙运动的序幕B.强调了“人”的重要地位
C.反映了对理性主义的质疑D.使人获得了信仰的特权
10 . 卢梭认为,国家是公意的化身;在国家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公意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由此可知,卢梭(     
A.强调权力制衡B.认为社会需要建立契约
C.主张人民主权D.鼓励人民推翻专制统治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