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进入18世纪,欧洲迎来了一场启蒙运动,在不同的领域出现了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高举理性主义大旗,提出了一系列新颖主张,这场运动主要流行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是当时的思想家非常自觉的运动。“启蒙”这个词也是当时的人经常使用的。人们之所以称这次思想运动为启蒙运动,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正在从漫长的黑暗和无知中摆脱出来,进入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理性和尊重人性的新时代。

——摘引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也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并分别指出这场运动中法国的三位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各自提出的“新颖主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启蒙思想家们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的角度,简述启蒙思想对美国产生的重要影响,并指出其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大历史事件。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文艺复兴不是民众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还受到一些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为什么130年之后,创造美的源泉就枯竭了呢?因为,……从此,尼德兰取代意大利,成为东西贸易的必经之路。1517年,马丁·路德……点燃了宗教改革的烽火……对于意大利来说,教会分裂意味着财源的枯竭。

——《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据材料一,分析造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的原因及文艺复兴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衰落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理论旗帜是什么。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又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外启蒙思想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影响有何不同?
2022-03-06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滨江中学、宜春市奉新县第四中学、宜春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思想解放能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第一章   总纲

...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位思想家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先生”所代指的两面旗帜,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先生”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的民主主义与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民主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5 . 某同学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作出如下设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史实核心
立法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1787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宪法民主共和制度

阐释: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解决了议会与王权之争,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进入了长时稳定发展时期。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787年制定了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1875年颁布了宪法,确立了共和制政体,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使得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


请参照上述范例,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拟定一个主题,完成一份探究设计。(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主题史实核心
2022-02-21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 世纪在人类思想史进程中被称为启蒙的世纪。然而,长期以来这一殊荣却一直被法国所独享。这种认知框架和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与后世的政治实践息息相关。18 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西方范围内颇具规模的思想文化运动,它的影响不只遍及整个欧洲,甚至远达它的北美殖民地及其后裔美国。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中世纪以来,法国就是欧洲的思想文化中心之一。法语在17世纪之后开始取代拉丁语在欧洲的地位,慢慢地成为欧洲的国际通用语言,法国宫廷和贵族在那个时代引导着欧洲的文化风尚。

——摘编自米亚军《浅谈苏格兰启蒙运动》等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部分思想家的法制观

洛克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
情,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卢梭法律的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由,法律的前提是因社会契约而成的理性共同体,
法律的核心主题是致治法。

——楠编自冯玉军《经典格言里的法治 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作出合理解释。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欧洲启蒙运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哲学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实智者学派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从大多数哲学家的观点看,古希腊哲学史以苏格拉底为界分为两个发展的时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生。

——摘编自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材料二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不仅接受了17世纪欧洲本土的滋养,它还在全球寻找灵感。17、18世纪的欧洲探险家、传教士和商人出版了大量作品,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土著文化和异域文明,激起了欧洲知识分子的强烈兴趣。对于致力于铲除欧洲社会弊端的启蒙知识分子而言,没有教会专制、尊重理性的中华文明显然可以充当他山之石。而欧洲独特的社会背景也为哲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18世纪兴旺发达的出版业充当了传播启蒙观念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式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异台上。

——摘编自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智者学派对古希腊哲学发展的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思想”,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2-01-0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社会和地方政治的变化,大众娱乐活动也不可避免地趋于政治化。晚清以降,过去地方戏剧表现情爱、鬼神、忠孝、贞节等传统主题开始转变,“政治戏剧”开始进入茶馆。社会改良者组织“新剧运动”,从事戏曲改良。1912年,成都悦来茶馆上演根据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川剧《黑奴义侠光复记》,该茶馆在当地报上的广告称:“本堂于戏曲改良,力求进步。现值种族竞争、优胜劣败,是以特排演《黑奴义侠光复记》一部。此剧从《黑奴吁天录》脱化而出,乃泰西名家手编,其中历叙黑奴亡国之惨状,恢复故国之光荣,尤令人可歌可泣,可欣可羡,能激发人种族思想,爱国热沈(忱)。”

——摘编自王笛《辛亥革命前后普通人的政治生活》

材料二   在法国,启蒙戏剧是从古典主义戏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国启蒙戏剧创始人伏尔泰认为:戏剧应当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剧院的基本任务是教育观众,真正的悲剧是美德的学校。他善于利用古典主义风格戏剧传递启蒙主义思想,把宗教迷信和专制政治当成攻击对象。他最著名的悲剧是《札伊尔》(1732)剧中女主札伊尔与信奉伊斯兰教的国王奥斯罗曼相爱并准备结婚。但因受到信奉基督教的父兄干涉,不得不按基督教教规接受洗礼,取消与奥斯罗曼结婚。她的突然转变让奥斯罗曼不可思议,他见她与一个年轻男子有来往,便怀疑她变心,愤然将札伊尔杀死。后来才知那个男子是她哥哥,奥斯罗曼后悔不已,悲愤中结束了自己生命。伏尔泰以悲剧的形式,控诉了宗教狂热所导致的恶果。他反对宗教专制,主张异教宽容,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思想。

——摘编自罗锦鳞《启蒙运动时期戏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政治戏剧”的特征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法国“启蒙戏剧”。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戏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作为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在18世纪中后期从英、法等国传入德国以后,由于德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现了新的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的政治努力成分相对不足。它既不像英国一样是17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以1789年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出现,而是针对当时德国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况,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希图以此促进德意志民族的统一。由于相关努力纯粹是文化领域的,它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一种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10年代的这些启蒙思想者号召国人负起民族、社会、历史的责任,摆脱民族和国别的局限性,用世界眼光观察一切,绝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拒绝学习普世性的文明:“我国青年……不可不放眼以观世界。”“投一国于世界潮流之中,潮流所及,莫之能违。于此而执特别历史国情之说,以冀抗此.潮流,是犹有锁国之精神,而无世界之智识。”西方的启蒙运动确立了“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的政治理念,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一代知识分子把民主和科学视为立国之本。

——摘编自王铁群《新文化运动一中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启蒙运动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启蒙思想与中国启蒙思想的异同,并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10 . 人文精神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作为人类宝费的精神财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实现的。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

——摘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人们“借古喻今”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文精神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