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英国人为学习外国语言,观察外国的文化、礼仪和社会,纷纷涌向海外,前往欧洲大陆学习、游历。海外旅行逐渐成为深受英国绅士欢迎的一种教育实践,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大旅行”则发展成为该实践的典型形式。18世纪中期,托玛斯·纽金特在编著《大旅行》一书时,称赞旅行是“一种明显旨在以知识丰富头脑、订正判断、去除教育偏见……成就完美绅士的习俗”。事实上,在18世纪,“大旅行”得到强调的一个好处就在于,游历让年轻绅士在比较中认识到本国的优越性,从而最终让他们更加依恋自己的祖国。

——付有强《近代初期英国人对教育旅行的论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时,英国进入到了大众旅游的新时代。18417月,英国旅行家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各类游客500多人,从莱斯特包租火车,来到35公里外的拉夫堡观光。在连续组织类似活动的基础上,他成立了世界上首家商业性质的旅行社,现代旅游组织形式由此诞生。库克还于1845年首次编写了旅行指南,介绍旅行中应观赏的景物。在某种意义上,英国近代大众旅游的发端或以乡村为起点,或与乡村有关联。海滨休假最初以海岸渔村为基地,库克组团旅游的目的地拉夫堡就是个乡村小镇。

——刘丹青《英国:乡村旅游业的先行者》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人旅游出现的变化。
(2)16-19世纪英国旅游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任选其中的两个阶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概述其历史背景。
2024-05-1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2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士气。在美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美国的《独立宣言》及1787年宪法、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中,启蒙运动都留下了痕迹。新文化运动甚至被称为“中国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成为人们争取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英】罗伊·波特《启蒙运动》

材料二   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肉部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健康发展。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具体史实说明“启蒙运动都留下了痕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创新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024-05-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指出尘世生活是大自然赋予的,歌颂了人的爱和重要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个世俗女性高贵、优雅以及沉浸在现世美好生活中的形象。

——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并再列举出两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路德选集》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在哪一个国家进行了宗教改革?分析材料二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注:骤然,突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7世纪初,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17世纪的欧洲逐渐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路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盲信教廷的权威。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3)根据材料三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

材料四   欧洲把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诸如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等都是切实可行的。1854年,逃亡的奴隶约翰·布朗想起他是怎么“被牛皮鞭……打的”,以及监工是如何“搜捕‘逃亡的黑奴’”的。他记得,“当英国市场的棉花价格上涨时,可怜的奴隶立即感觉到了这一后果,因为他们的日子更加艰难,鞭子也不停地抽打着。”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生的美国初步实现了启蒙运动的哪些方面的政治理念?又存在哪些矛盾之处?
2024-05-0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探索·实践·变化

材料一   《政府论》是洛克倾注多年的心血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他对近半个世纪英国政治思想领域的斗争进行了清理和总结,为新政权提供了理论论证。

洛克法治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依法行政,即用法律约束和限制行政权力(即王权)。他指出,在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只是用心血来潮或毫无约束的意志代替法律,而没有任何准绳和规定约束君主的行为。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依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用“光荣革命”后的史实说明英国政治变革是如何体现洛克思想主张的。

材料二   瓦特在中学学习了法语、希腊语,还自学了德语、意大利语,这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和看懂更多优秀外文文献。瓦特本人在伦敦学艺期间购买了《数学仪器的制造和使用》。他在格拉斯哥大学工作期间阅读了不少书籍,了解了关于蒸汽机发明的知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有助于瓦特在蒸汽机改良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一些精准测量与数量化表达的问题。

——摘编自韩玉德、安维复《试论詹姆斯·瓦特的工匠精神》

(2)依据材料二、概括瓦特取得成就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还有哪些因素促成瓦特改良蒸汽机。

材料三   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

全球物种大交换过程中,土豆传入欧洲。18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亚瑟·扬游历英格兰东部时看到了一个即将进入新时代的农业世界。因为土豆如此高产,以食物热量的标准来衡量,其最实际的结果就是令欧洲的食品供给增加了一倍。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土豆的到来终于使这片大陆能够为自己供应正餐了。

在亚瑟·扬之后数年,亚当·斯密注意到,爱尔兰人除了土豆没有什么可吃,却依然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因为吃土豆,他们也是欧洲营养状况最良好的人,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人们,不再会轻易被那个年代最大的杀手——传染病——害死了。亚当·斯密得出结论:“同样数量的耕地将会养活多得多的人口,人口将会增加”。事实证明,土豆被引进欧洲一个世纪后,欧洲人口总量大概翻了一倍。后来有经济学家说:“土豆的引进对近代时期的影响堪比蒸汽机的发明”。

——摘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5-01更新 | 1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冶炼和采矿业开始使用机器,纺织业由于使用珍妮纺纱机而迅速发展;北部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农业国的面貌发生改变;在政治上,这一时期的法国“专制制度的长期排斥使这些人不得不相信要么全部全盘接受过去不正义的制度,要么全部全盘推翻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架构”。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是彻底铲除封建专制制度。这一时期,法国先后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所阐述的政治思想更为成熟、系统、彻底。

——摘编自张朝阳《法国何以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对法国的影响。

材料二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耗费近十年心血的著作《国富论》,并明确以“重商主义”总结先前欧洲列国的经济政策,并强烈主张自由主义贸易……与重商主义强调国家干预贸易不同,自由贸易认为应当逐渐开放殖民地对外贸易,最终实现贸易自由,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决定一切。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如果说,瓦特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靠《国富论》为工业革命的全球贸易缔造了一个新的秩序。在过去,所有的大国都是靠贸易保护,用武力保持贸易垄断来取得财富,而亚当·斯密认为:平等竞争的自由贸易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中后期“自由贸易”逐渐取代“重商主义”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2024-04-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里,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点火,带到更远的地区。

——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印第安人创造的古代文明。根据材料二、指出印第安文明难以“带到更远的地区”的原因。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通过撰写各种小册子,走上街头宣传演讲等形式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进行着唤醒民众的工作……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思想道路。

——董小燕《西方文明史纲》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启蒙思想家们倡导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如何理解启蒙思想家“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思想道路”?

材料三   多样性是成功的保证,每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恰恰是现代文明的特征……当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之间恢复平等时,人类将面临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文明将共存,人类将共荣。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

(3)根据材料四、归纳“现代文明”的特征。
2024-04-2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为启蒙思想的传播示意图

   

材料二   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健康发展。

——摘编自《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描述启蒙思想传播的大致路线,并简述其世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023-11-20更新 | 135次组卷 | 5卷引用:【好题汇编】第一至七单元(高频材料题14题)(天津专用)
8 . 对近代西方的认识,要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展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基督教从人与神的关系中考察人性,认为“罪”的观念是基督教人性论的核心观念,……昭示着人的沦落状态。西方近代以来,无论是霍布斯、洛克还是康德等,虽然他们关于人性的阐释有诸多不同,但从根本上都同样包含着某种人性恶的预设,即出于自然本性而趋利避害有可能滥用自然权利。从人性的罪与恶出发,西方建立了以法治为核心的政治哲学理念。

——摘编自胡伟希《从人性论的差异看中西政治哲学理念的分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关于人性论的观点。

材料二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各举一例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民主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三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英]哈巴库克、[英]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

(3)根据材料三指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9 . 14-18世纪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在反封建方面不断探索,促进了欧洲的制度变革与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实现的。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

——摘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们请出古代幽灵“为自己壮胆”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在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他们提出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思想在英美两国的制度变革中有何体现?
21-22高二下·北京·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一

领域中古时期文化交流与传播情况摘编
数学、天文地理8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12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成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10世纪,阿拉伯人修正古希腊人托勒密关于太阳轨道和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科学技术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器等在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哲学思想9世纪阿拉伯人将希腊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了阿拉伯文,11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又转译为拉丁文,传入西欧,启发西欧的思想文化。
医学10世纪阿拉伯人总结希腊、印度等地区的医学知识,编纂《医学集成》,在西方医学研究中使用。11世纪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在《医典》一书中把脉象区分为48种,其中有35种与中国的脉象名称相同。

材料二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中国孤儿》剧本。剧本写到:张惕接受皇帝托孤,决定要用独.生子替太子送死,其妻子伊达美不予配合,说:“你向他发过誓么,要杀你的亲生子?唉!有什么贵和贱,又有什么主和臣,都不过一点虚荣定了一时的名分;天生来大家平等,...要谋自己的善后,才是我们职责。”剧中还有“士可杀而不可辱”、“请用理性、公正和习俗教化百官。”等言论。

1755年《中国孤儿》在巴黎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中国人郑正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命名为《窃国贼》,在中国演出,形式是当时奉行的文明戏形式,即幕表制。为加强戏剧的感染力,剧本内容加了插曲,大骂皇帝,冷嘲热讽袁世凯,借题发挥,影射时事。《窃国贼》每场演出观众必大受感触。

1916年登在《申报》上的《窃国贼》演出广告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举例说明。
(2)阅读材料二,归纳《中国孤儿》与《窃国贼》两个剧本的相似之处,并从两个剧本中任选其一,分析其背景和影响。
2022-08-13更新 | 146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统练十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