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西文化接触、交流、碰撞,都曾给对方深刻的刺激和影响,在各自发展的轨迹中都曾留有对方作用的印记。

17、18世纪这两百年间,来过中国的传教士至少在1000人以上,在传教士、商人和旅行家的详细描述中,中国一片繁荣富庶,人民安居乐业,讲究道德,文明、和谐的气氛。制度完美、稳定、经久不衰。整个国家崇尚学问、重视教育,统治国家的不是贵族,而是一些有高度教养的官员,他们取得官位是通过一系列国家举行的考试获得的,这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在欧洲人眼中,中国人在治国术上超过了其他所有民族。欧洲人也第一次看到孔子著作和中国经书的译本,他们发现,一个两千年前的人居然如此有见地。在欧洲人的心理上,孔子成为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

——摘编自《专家武斌:中国文化曾影响了欧洲启蒙运动》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世界近代史的角度,围绕“东西文化的交融”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枣政治、科学、艺术、宝教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更构成基础,认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摘自恩格斯《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社会发展”,自选具体事例、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3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其中,教师选定教材中的内容,指定相关参考书籍进行探究学习的文献法是适合高中生的探究方式之一。


下面是某位历史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课题与参考书目:

探究课题深入探究欧洲启蒙运动
参考书目作者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陈小川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大革命史》马蒂厄商务印书馆
《美国建国简史1—独立宣言:渴望自由的心声》玛丽莫斯特中共党史出版社
《美国建国简史2—美国宪法:实现良治的基础》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陈来商务印书馆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詹姆斯施密特上海人民出版社


请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以及参考书目,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该教师预设的探究角度并说明理由。(要求:指出2个探究角度,逻辑清晰,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