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和思想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7世纪初,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17世纪的欧洲逐渐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路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盲信教廷的权威。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18世纪兴旺发达的出版业充当了传播启蒙观念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等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它对欧洲和美洲的知识界有着一系列的影响。“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

——摘编自《世界大历史:1689-1799》等

材料三   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

——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围绕“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一史实,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思想启蒙如何推动中国历史进程加以阐述。
2021-07-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主教会:世人应该抛弃尘世的财产,积累财产与信仰上帝是对立的,财产越多,离上帝越远。只有守贫才能接近上帝。由于人的贪婪产生了现世的财产,从而使人不爱上帝,不爱人类,所以贪婪应该受到永世的诅咒。

彼得拉克(1304﹣1374):财富智慧带来危害,是不幸的根源,人们叫做财富的东西,对真正的哲学家来说,既不是幸福,也不是值得尊敬的东西。

布鲁尼(1370﹣1444):财富本身并没有好坏的属性,它不过是完成某种行为的工具,在政治斗争中,财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财富是哲学家的朋友。哲学家只有有了丰富生活的必需品,从恐怖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才能潜心研究。

——张椿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念的变化》

材料二:文艺复兴的“理性”主要指“知识”或“智越”,是强调人对社会的认识,而非近代理性主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不满足于人性表面上的解放,他们还要满足人性的需要,彻底实现人本身的解放。他们向过去获得了追求人性解放的正当性,但是没有具体的可借鉴的方法,只有依靠自己,靠人类理性的力量,解决当代人的需求。因而,启蒙运动的思想家运用自己的智慧,构建了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三权分立、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君主立宪等设想,以保障天赋人权的实现。这些政治设想的出炉不是实验的方法,更非前人成果的借鉴,而是启蒙思想家们运用自己的思维设想出来的,这种方法即是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彼得拉克和布鲁尼的观点及形成他们观点不同的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实现的。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马丁·路德号召基督徒要尽量服从世俗政府的命令,以此作为基督徒是否过上正当生活的条件。

——摘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借古喻今”概括文艺复兴的实质,并分析“借古喻今”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021-09-25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次科学革命,始于哥白尼,历经开普勒、伽利略的工作,到牛顿时才得以最终完成。发生了近代科学革命的16、17世纪,是一个真正光荣的时代,人类不仅获得了完全不同于中世纪的与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真正有用的知识,还在当时和随后的时间里推动着人类的知识以起越历史上任何时代的速度发展。经过科学革命,具体的定量化实验,逻辑上前后一贯的严格推理代替了似是而非的思辨讨论;严格而又明确的定律代替了令人解的神论式的教条;验证代替了信仰。

——摘编自肖德武《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人文精神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既一脉相承又有平命性的发展。尽管启蒙思想家分属于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思想观点也不尽相同,但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即“创建一个这样的世界,这个世界主张人道、教育与宗教分离世界主义和自由的纲领,它不受国家或教会专断干涉的藏胁,并有权提出质疑和批评”,即创建一个符合人性和人道的社会。

——摘编自程倩春《论十八世纪启蒙思想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哥白尼和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并分析近代科学革命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启蒙运动人文精神的发展,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的场景(绘画作品)

材料二   启蒙主义的批判精神在14世纪早期人文主义思潮中已经出现萌芽,而随后在1516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地出现的人文主义鲜明地体现了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第一种形式。18世纪成熟的启蒙运动则是其第二种形式,这一种形式主要表现在工商经济发展、市民社会形成、批判教会和贵族压迫等三个方面。……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观念、社会体制、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的变革却带着明显的现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时代精神的印记。

——摘编自江宁康《启蒙运动与西方现代文明的起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编写一幕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时的对话场景。(要求:包含时间、辩论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的“第一种形式”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启蒙运动“两种形式”内容的不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科学革命,通常指欧洲16-17世纪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一系列变革,其中尤其以天文学和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中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发展,为科学革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文艺复兴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新航路的开辟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为科学革命提供了动力,如新大陆的发现就证明托勒密的地理学是错误的,远洋航行也需要更精确的航海测绘以及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和空气泵等新工具,这些需求成为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英国皇家学会于17世纪60年代成立,专注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一些城市出现科学研究协会,形成关注科技进展和实用发明的氛围。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7世纪欧洲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并写出这一时期天文学和物理学成就各一例。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在科学、理性和经验事实的武装下投身到与教会和中世纪黑暗的斗争中去。启蒙运动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摘编自【美】理查德·塔纳斯《西方思想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学和理性之间的关系。分析启蒙运动产生了怎样的“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7 . 了解17世纪英国的人物和事件有助于加深对英国历史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7年,牛顿发表了题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论文。在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中,牛顿将天体、地球联系在一起,并将其放在整个宇宙体系中进行研究。他开创性地提出万有引力定律,认为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遵守这一定律,并运用数学推理证明这套理论主宰世界上一切物体的运动规律。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洛克(1632—1704年)把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三种,认为立法权属于议会,且高于其他两权,强调了立法机关在政府各部门当中应处于支配地位,行政机关向定期召集的议会负责,这正好成了光荣革命后英国宪制对权力的安排。孟德斯鸠在洛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三权分立学说,为西方国家绘制了一幅美好的制度蓝图。

——据高健《西方政治思想史》等整理

材料三   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反映商业资本家观点的经济思想及政策体系。从15世纪开始,城市工场手工业日益扩大,生产日益发展,封建自然日趋衰弱和解体;由于地理大发现的推动,资本主义的商品货币关系开始在全世界传播,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起来。从17世纪开始,英国确立了对外殖民扩张和建立帝国的基本政策和原则,这一政策和原则的指导思想就是重商主义。

——据张亚东《重商主义与英第一帝国经济政策》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经典力学在自然科学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洛克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差异,并分析洛克思想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重商主义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17世纪英国“重商主义”的表现。
2020-07-10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1 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 160 人,其中有老一辈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尔、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该书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的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并且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同时,他们发动一场以白话文代替古文的新文学运动。这场知识风暴给儒家,包括传统伦理、,风俗、人际关系和社会习俗,以粉碎性的一击;同时,还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了 1895—1911 年期间的变革。的确,有些论者认为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中国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第 6 版)


(1)据材料一,概括推动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原因及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共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