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达·芬奇用艺术形象向欧洲中世纪压抑人性的神学统治和禁欲主义宣布:人从禁欲主义中解放出来,它不再是徒有形质,没有七情六欲的模具,人能向人微笑了!所以《蒙娜丽莎》具有了强烈的时代精神……《蒙娜丽莎》如亮丽的玫瑰刺破了午夜的黑暗与沉寂,给人们的心注入一缕芬芳与希望,成为欧洲人结束中世纪漫长痛苦生活的标志。

——《人性的觉醒与写实风格的复苏——浅议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油画》

材料二   马丁·路德改教时,大力提倡四大原则:“人人为祭司、人人有召命、人人是管家、人人有圣经”。他认为每个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而上帝对人的呼召也是平等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为突破欧洲中世纪的黑暗,迎接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

材料三   18世纪开创了人类的启蒙理性。卢梭在这一时期,作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挑战旧制度,傲视传统观念,勇往直前地追求真理;在对社会理论的探讨和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上,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敢,歌德曾评价:“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1)材料中一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蒙娜丽莎》创作的时代背景。
(2)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伏尔泰和卢梭的主要观点,概括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
2 . 启蒙与人类共始终,是对于判断力和自我思维能力的关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史学者曾有如此比喻:“从前,有一对秀发白肤的孪生兄弟,一名文艺复兴,一名宗教改革,不堪鞭笞辱骂,起而反抗其恶毒、然而衰老的继母。”

——摘编自陆锋明《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之发韧》

材料二  从18世纪末开始,伴随着自然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科学精神也得以不断丰富,这也为理性主义精神取代宗教迷信思想奠定了基础。正如李醒民所说:“启蒙运动也是……科学的实证和理性两大精神支柱完美地珠联璧合,并且逐渐从科学界扩散和渗透到知识界直至普通大众之中。”用理性来解决一切、衡量一切的思想从自然科学渗入到社会科学,直至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始终相信理性可以被自己所拥有,可以被自己掌握,并且相信人类的本质可以被理性思索分析。在理性主义的引导下,国家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摘编自赵恩爝《政治理性主义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继母”是谁?学者为何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称为“孪生兄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2023-10-0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理性主义最初出现在自然科学领域,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以及牛顿力学的演算,使理性主义的旗帜树立起来。政治理性主义者将自然科学领域的分析、计算、逻辑推理的技术运用于政治领域,使这种追求确定性和功利性的科学方法在政治生活中占有了绝对的地位。在资产阶级同封建制度、同宗教神学斗争的过程中,政治逐渐从宗教的控制中摆脱了出来。此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政治家,比如伏尔泰提出的自然权利论,指出自然赋予人们自由和平等,所有的权利属于人民也被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在理性主义的引导下,国家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理性主义逐渐丧失了理性原有的怀疑性,转而追寻一种纯之又纯的确定性。近代政治领域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更多是对理性的“形式”、“逻辑演绎”的空前追求,将人类的政治程序化、简单机械化、标准化、量化。

——摘编自赵恩烯《政治理性主义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自然科学对近代理性主义的影响,指出政治理性主义者的基本诉求,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理性主义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政治理性主义”的本质,列举两个“政治理性主义”的典型宪法实践,阐述“政治理性主义”的影响。
2022-10-22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届高三10月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恭顺、克制和轻视俗世当作人类的最高品德。人是一种堕落的被创造物,人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是赎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则坚信,人依靠自身的力量能够臻于至高境界,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并通过建功立业来为自己赢得荣誉。

——摘编自(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也崇拜古代的经典,崇尚积极入世的生活,抱有人与自然和谐的信念。但进一步提出创建一个人道、世俗、自由、开明、公民有权进行质询和批评,并且不受政府和教会的干涉与威胁的新的世界。

——摘编自(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天主教会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的不同认识。
(2)据材料一、二,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为“创建一个新的世界”而提出的思想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共同的思想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近代西方社会转型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无论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还是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首先宣布废除封建贵族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新的社会标准。当有财产资格限制的选举权和参政权的原则被革命所确定下来之后,以出身为基础的等级社会也就瓦解了,平民社会随之产生。即使到19世纪晚期,全英国也只有不到三十分之一的人拥有选举权,广大工人和妇女被排除在外。法国等欧美其它国家也同样如此。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前期,随着新的大规模生产过程的出现和新式工业组织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城市,卷入现代社会生活,一个不同于近代平民社会的大众社会由此产生。扩大选举权,继而实行普选是现代大众社会政治的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不同于从前”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2022-12-1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牛顿以他对支配天地万物的寥寥数条规律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促使人们由对牛顿和自然规律的崇拜发展出一种探询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热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世纪末开始,伴随着自然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科学精神也得以不断丰富,这也为理性主义精神取代宗教迷信思想奠定了基础。正如李醒民所说:“启蒙运动也是科学的实证和理性两大精神支柱完美地珠联璧合,并且逐渐从科学界扩散和渗透到知识界直至普通大众之中。”用理性来解决一切、衡量一切的思想从自然科学渗入到社会科学,直至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始终相信理性可以被自己所拥有,可以被自己掌握,并且相信人类的本质可以被理性思索分析。在理性主义的引导下,国家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摘编自赵恩爝《政治理性主义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彰显““人的理性的伟大”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发展的特点,分析其历史影响。
2022-09-0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阳光指标调研)(延期)历史试题
7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
(3)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并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欧洲社会上的不平等显得尖锐而深刻。人们在思考人类不平等的时候,看到了旅行家的游记中所描述的世界另一个角落的野蛮人的平等以及他们宁静的生活。卢梭借助其渊博的知识,展开辩证的想象与推理,探究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粗略地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家和社会全貌一一一个可以得到良好治理的、自由平等的、民主立法的共和国。

一一摘编自黄静《卢梭的不平等思想起源》

材料二   马克思高度肯定卢梭关于私有制是造成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的论断,并且认为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这种趋势仍在不断加强。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是造成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重要原因,私有制不仅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最终还会导致资产阶级自身的灭亡。所以,实现人类平等的基础是消除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社会的所有制,建立一个社会物质资料人人共享的共产主义社会。

一一摘编自韦宇婷《马克思对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卢梭不平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指出其思想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超越卢梭思想的表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学东渐中学西传
16世纪末,一些在欧洲受基督教新教改革冲击的天主教派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播宗教,也带来了西方的科技知识和器物文明。中国受個于“天圆地大”的说法,“地圆之说。直到利氏(玛窦)西来而新知之”。清朝史学家赵翼则认为,“自鸣钟、时晨表,皆来自西洋……货绝技也……及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16世纪末到18世纪,欧洲传教主传递了大量的中华文化信息给欧洲,包括把不少的儒、道经典翻译介绍回去。这一交流曾一度引起欧洲的“中国热”,也影响了一批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法国重农学派魁奈认为“中国的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派,把文人奉为贵族”。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则认为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组相互关联的中外历中信息,据此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人文精神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摘自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请回答: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精神的新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并列举该时期的代表人物两例。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主要原因及这些思想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2022-03-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