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2 道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适中(0.65) |
1 . 启蒙运动:
(1)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______的发展,新兴_______要求摆脱_______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_______世纪,早期启蒙思想出现在_______国。______世纪,______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逐渐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_______地区。
(2)“_______”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相信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______、平等、______、法治和______制衡等基本政治思想。尽管他们都反对______,但伏尔泰寄希望于_______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强调__________________三权分立;______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3)英国的_______被尊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认为______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德国哲学家_______是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4)启蒙运动为_______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_______战争和_______大革命,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_______的精神武器。
2022-11-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速查速记03世界古代、近代史常考基础知识汇总-【速查速记】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常考基础知识点汇总(统编版)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地处黄海北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西南50多公里的海域。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战舰扬威、超勇、致远、经远沉没于此海域。经水下考古实物资料证明“丹东一号”即为致远舰。以下是整理自考古报告中的内容。


舰体结构:水下残存的穹甲钢板与致远舰的穹甲防护结构吻合。经远舰装甲较厚,明显与“丹东一号”不符,另两舰未使用穹甲结构。此外,“丹东一号”沉船还发现多个方形舷窗,方形舷窗只安装于致远舰及其姊妹舰靖远舰,其余舰均未安装,这是识别致远舰与其他甲午沉舰的重要标识物。

武器配备:致远舰的主要武器在“丹东一号”沉船遗址中均有发现……超勇舰与致远舰武器配备区分明显。此外,加特林机枪铭牌上标注有“1886”,这正是致远舰的建造时间,铭牌上的产地也能与当时的公司名称对应。现日本三笠公园有一门同样型号的机关炮,为海战后日军从致远舰桅盘上拆卸。

餐具:共发现3个带有清晰“致远舰”标识的瓷盘及碎片。与瓷盘配套使用的银勺勺柄也印有致远舰的圆形微标。

综合以上,并结合甲午海战档案、北洋海军档案和海域当地的口述史料,判定“丹东一号”沉船为致远舰。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全球化初始阶段一系列的发现和跨文化交往有关。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从而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谱系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这摧毁了整个基督教教义的基石。敏锐的思想家首先觉悟,并起来呼吁民众质疑和抛弃旧的世界文明图景。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还受到与中国的跨文化交往的影响,启蒙运动期间欧洲出现了“中国热”,与欧洲文明迥异的中国文明在这股“热”中被理想化了,常被用来借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并据此提倡“开明专制君主”模式。他同时也盛赞中国文化的理性精神,认为中国的史书充满理性,没有迷信和虚构,这些都被用于揭示法国宗教文化的非理性,以及鼓吹法国需要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丹东一号”沉船可以研究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并论述“丹东一号”沉船的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启蒙运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强调个人自由B.重视道德C.多元文化并存D.崇尚科学
2022-11-21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君主专制最初是从罗马法和基督教的“君权神授”思想中寻找理论依据的。到了17世纪霍布斯等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中,它的根据又由“君权神授”转变为“君权民授”了。据此可推知,当时欧洲(     
A.法律是维护专制统治的主要工具B.民众希望君主“统而不治”
C.渐进改革是政体变革的重要特色D.专制政体已逐步走向瓦解
2022-11-2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时间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
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
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
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
(单位:本)
17世纪中叶2914约10001—20
18世纪中叶4727约400020—100
A.启蒙思想促进了法国印刷业的革命B.启蒙运动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C.欧洲贵族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D.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孟德斯鸠指出:“从最大限度的广义上说,法是源于客观事物性质的必然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推断,所有的存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法……盲目的命运竟然创造‘具有智能的创造物’岂不是一件更为荒谬的事吗?”在此,他认为(       
A.法律是理性的体现B.法律是主观臆想的产物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法律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自文艺复兴,走上了一条文化强国的道路。文化不仅成为欧洲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成为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可以说,文化发展是欧洲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真正杠杆。在文化强国方面,欧洲有两个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中国学习,其一,摆正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以发展为主。有学者指出:十三、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其实未尝‘复’出古代文化到什么地步。但是,它的光明,至少透过了它以前一千年。其二,批判与创造相结合,更加重视创造。欧洲的成功在于更加注重创新,视其为淘汰旧文化中的糟粕的手段。相反,在文化创新方面,如果把注意力仅仅放在批判旧事物上,则不能获得如此效果。

——摘编自朱孝远《欧洲文化强国如何由衰及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任意观点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2022-11-15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培优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贽以“无畏斗志”和“开拓精神”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发展人们的“自然之性”;反对封建等级制,提出“侯王与庶人同等”的平等思想;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对封建理学进行批判。李贽将其异端思想言行置于整个儒教社会制度及正统观念之下,就其思想的社会影响而言,李贽在总体上和本质上是反孔的。

——摘编自王宝峰《李贽尊孔与反孔问题的诠释学意义》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反对法国和欧洲野蛮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崇孔子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认为“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建立于真理之永久基础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使中国的征服者,亦为其所征服”。征服者虽可毁坏田园村庄,“可是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抵抗此狂风暴雨,保留至今,使野蛮征服者对此亦须保持尊敬,而以之为政府施政的目标”。他主张“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道德”,“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因为“中国可算是世界上所知惟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陈群《西方文明有“儒学基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反孔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霍尔巴赫的尊孔主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至今约五百年的时间里,西方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规律:思想启蒙带动科学进步,从而引发政治革命,促进了社会发展,最终又产生了新的思想启蒙。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便与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其直接结果,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启蒙思想家以非凡的胆略向世人揭示了中国社会面对“千古未有之变局”,凡有血性的中国人应当奋发图强,创建“千古未有之奇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转变中国社会的命运。此后,冯桂芬、薛福成、郑观应等思想家都相继发出改革社会的强烈呼声。他们要求清政府顺应形势发展的趋势,深化改革,加快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结构的转型,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陈琛《探究中西方思想启蒙在社会发展转型中的作用》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近代中西方思想启蒙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760年,帕里索创作的讽刺剧《哲学家》在巴黎歌剧院上演时,获得了观众掌声,剧中嘲笑卢梭是“大猩猩一样的野蛮人”。1782年该剧再次在巴黎歌剧院上演,到了讽刺卢梭一幕,后排观众喧闹不止,斥责作者对卢梭的不敬。这反映了当时(     
A.卢梭政治地位提高B.民众文化素质得以提升
C.社会的激进化倾向D.革命推动启蒙思想传播
2022-11-1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