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启蒙运动被认为是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的逻辑延伸,是它们不可缺少和不可避免的续篇。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思想解放不断深入源于资产阶级的不断壮大
B.启蒙运动是思想理性化的必然结果
C.启蒙运动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D.三者都重视利用民众世俗力量反对神权
2022-06-29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7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教材单元封面中插画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还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1.请将下列高中历史单元封面插画与相关的单元主题相对应(填写字母)
A.耕种的农民B.亚历山大在伊苏斯C.《法国民法典》书影
单元主题:
(1)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2)中古时期的世界(     )
(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2.若把“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添加到上述单元序列中,你认为应该添加在(     )之后。(填写数字)
3.针对“走向整体的世界”这一单元

材料一: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450页

材料二: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5艘帆船出航。他们绕过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麦哲伦海峡进入□□□, 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本人在干预当地人的内讧中被杀死,但他的同伴们驾驶的“维多利亚号”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1522年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在麦哲伦遇难的地方——菲律宾马克坦岛,有一块铜牌,正面写着:“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碑的背面刻着:“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青年博览》


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史学观点可概括为(     )(单选)
A.时势造英雄                            B.英雄创造史事   
C.人民是历史创造者                  D.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
(2) 材料二缺少的□□□内容应是(     )(单选)
A.大洋洲                      B.南极洲             C.大西洋                      D.太平洋
(3)结合所学,说明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壮举所体现的社会时代需要。
(4)材料三中铜牌的两面对麦哲伦的评价视角有何不同?可以透视出什么历史与文化信息?
4.若为“(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选择单元插图封面,还可以选择(填写字母,双选)__________
   
A.英军向华盛顿投降B.马尼拉大帆船 C.16世纪的世界地图D.伏尔泰
2022-11-1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启蒙运动在18世纪中后期传入德国以后,既不像英国一样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以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出现,而是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造成德国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尚未波及到德国B.罗马教廷对德国长期盘剥
C.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现实状况D.德意志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2022-11-12更新 | 274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著《历史》,主要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著《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不仅突破基督教神学对史学的束缚,而且突破自古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他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试图勾画一幅全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

——摘编自吴子度《世界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司马迁笼统地称这个已知的世界为“天下”,这大体上就是中图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著史范圈固然详于本国。薄于“蛮夷”。19世纪,魏源(1794~1857)在《四洲志》稿本的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50卷,1842年出版,1847年增为60卷,1852年又扩充到100卷。这部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船械制造等,是当时东方国家中最为详备的列国志式的世界历史与地理巨著。

——摘编自葛懋春《历史科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所著史书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海国图志》产生的历史背景。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5-9世纪,中国经历了从南北朝的分裂到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关中之 人,我狄居半”。但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争夺的主要是国家统一的主导权。 少数民族政权“素尚儒术,明达政事”,汉族也“纳四夷之乐”。进入隋唐时期,我国重新实现了南北统一,国家和社会更具有包容性和进取性。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政治制度上的建树颇多,多项政治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实行的开明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和文化政策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向心力,外来的佛教逐新中国化,中国与欧亚各地区的联系变得日趋密切。

摘编自瞿林东《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 多民族国家一在世界历史背景下的考察》

材料二   中世纪时期经常被描绘成一个“无知和迷信的时代”,“宗教的言论置于个人经验和理性活动之上”。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留下来的遗产,在那个时候,学者们将他们的知识文化与中世纪时期的文化相对照。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把中世纪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时期:启蒙学者认为理性优于信仰,因此将中世纪视为无知和迷信的时代。事实上,关于中世纪的争论很多,曾经词语“黑暗时代”等同于“中世纪”,1904 年后,这个术语更多的限于“中世纪早期”。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5- 9世纪中国西欧社会发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启蒙学者对中世纪的认知。
2022-11-0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教研联盟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745年,狄德罗开始主持编纂《百科全书》,他认为编写该书的意图是“要求一切事物都必须经过检验、探讨和调查……必须克服那种陈旧的幼稚的观念,冲决障碍,进入那些从未亮起过理性之光的地方”。据此,《百科全书》的编纂(     
A.标志着启蒙思想的萌发B.清除了罗马教廷的势力
C.传播了启蒙运动的精神D.扩大了法国革命的影响
7 .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     
A.意在广泛的传播理性主义B.促进了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
C.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D.是西欧生产方式变革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6世纪法国思想家蒙田认为:“智与身体同样需要指导,好像两只马配合起来合力拉车一般。”“我们所训练的,不是心智,也不是身体,而是一个人,我们决不能把两者分开。”这一主张(     
A.体现了理性意识影响教育思想B.反映了法国人文主义思想盛行
C.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权统治D.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深入发展
2022-11-03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部分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据此可知,他们都(     
思想家思想主张
洛克认为君主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拥有立法权
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司法权独立
卢梭号召人民向专制的暴君兴师问罪,倡导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A.否定君主专制B.以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为出发点
C.提倡君主立宪D.主张以分权的手段实现政治稳定
2022-11-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

——以上材料摘编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
2022-11-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白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