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西方的法律传统扎根于古代的罗马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法上下千余年,期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方面。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继承法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赠予等;诉讼法包括法定诉讼、程式诉讼、诉讼程序、诉讼非常程序等。

——摘编自周相《罗马法原论》

材料二 西方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它的法制文明。它是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西方社会得以稳定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而西方法制文明的渊源和基石便是由古代罗马人所创造的法律制度。罗马还开创了一个先例和原则:政治或政府的内部权力必须受到制衡。罗马首创的这一权力制衡原则成为日后西方政治的发展的普遍原则,其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当今的西方政治体制中,无论是采取哪种政体的国家,权力制衡原则均是其政治发展的首义和灵魂。

——摘编自兰奇光《罗马文明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对罗马帝国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力制衡机制下的近代英美政体模式。归纳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启示。
2 . 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是全人类的政治发展趋势,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但由于国情差异,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材料三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大国崛起》解说词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图二反映的是哪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权运作,为近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留下的共同的有益借鉴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三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上述三国的代议制有哪几种类型?根据材料二回答,造成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有哪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它是法国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这里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曾在这里生活。法国大革命后的17925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后来,拿破仑将卢浮宫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巨大的长廊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直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宣告完成,前后将近600年。过去的卢浮宫现如今早已改名为卢浮宫博物馆——法国最大的收藏博物馆。用来展示珍品的数百个宽敞的大厅富丽堂皇,有些大厅的四壁及顶部有精美的壁画及精细的浮雕,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让人叹为观止。

——摘编自姜继兴《法国近千年历史变迁的见证——卢浮宫博物馆》


(1)根据材料,概述18~19世纪法国卢浮宫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浮宫博物馆在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上的贡献。
4 . 一位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德、英、法、美B.法、美、德、英C.英、美、德、法D.英、美、法、德
2022-11-11更新 | 193次组卷 | 7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权利法案》重申了正统的政府必须依法而治这一古老的思想,还规定议会是英国政府中最高权力的拥有者,议会制定的法律是国内最高法。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都是在继承古罗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况不同,英国法律制度是从自身内部产生出来的,并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向前发展。英国没有统一的宪法典,三百多年来,一直以自己“无宪法”但有发达的宪政的迷人风采彪炳于世。一些基本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援用了几百年,一直未宣布废弃它们,英国“新的政治设施总是兴建于旧设施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夏新华《借鉴与移植外来宪法文化与中国宪制发展》

材料二   纵观美国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封建君主制尚居绝对优势。16世纪末尼德兰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联省共和国”,实际上是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联盟的寡头统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也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1787年宪法则创立了新的政体,第一条   第九项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总统,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

——摘编自《评美国1787年宪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法文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所确立的“新的政体”的进步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英国政体的相同点。
2022-05-01更新 | 261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政的核心是宪法。宪政是实行了民主政治和法治原则,以保障人民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目的,创制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和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的政治行为的动作过程。

——季立东《“宪政即‘限政’思想”的思考》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美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特征



国会大厦

白宫

最高法院

材料四   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权宜之计,却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真正起始!这个事实也许说明:先进集团或先进思想的产生还不能算全社会的进步,只有当社会上保守的集团也不得不接受先进思想所规定的选择时,社会才能前进一步。

——钱乘旦《走向现代国家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7——18世纪英国和美国建立“宪政”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的知识,概述17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从法律、制度和改革方面实现政治权力由国王逐渐向议会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材料三图片中三者的职权和相互关系是什么?请简要概括近代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共和国“真正起始”的标志是什么。共和国能够确立的根源是什么?
7 . “二元联邦主义”是对美国自1789年至20世纪30年代联邦制发展模式的概括,特指联邦和州各自在宪法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权力,各负其责,互不干涉的政治模式。倡导这一模式的政治家们主张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划一道界线,“彼此保持独立并在自己管辖的领域中享有至高地位”。这一“政治模式”
A.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B.确立了联邦政府的绝对主导地位
C.容易造成权力越界的混乱现象
D.有利于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的发挥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1875年宪法法案通过,第三共和国在政治制度层面上真正得到了确立。其后,共和深和人民为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普遍接受共和思想,农民的皇权思想也逐渐消退。在以后的议会选举中,共和派取得胜利。议会对宪法作了修正和补充。将《易系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宪法的一条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材料二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结束了持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并树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却落到封建军阀的手中。军阀们或者打着共和的旗帜,实际却干着专制的勾当,或者干脆复辟帝制。孙中山目暗专制政治对人民的压迫比清代更加残暴,于是为维护共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这些斗争包括1913年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1916年反对袁世凯帝制复辟的斗争,1917年和1921年的两次护法运动。其中除反对袁世凯帝制复辟的斗争由于和梁启起、蔡锷等人发动的护国运动相呼应而取得成功外,其余都失败了。

——《为什么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失败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两国确立共和方式的相同点和维护共和方式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两国民主共和的不同结局,并简析其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各自拥有什么权力?结合所学对这一制度进行简单评价。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体?图中体现了美国政体的什么特点?(1分)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中都体现了对权力的分割,结合所学谈谈它们实质上的不同。

10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

2017-08-04更新 | 1552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