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英国的宪政体制之所以优良,不仅是因为议会在政治斗争中战胜了专制王权,确定了“议会主权”原则,还因为在英国宪政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司法审判权的平衡作用。这说明英国宪政体制(     
A.体现了政治多元化的特点B.成为近代最完美的民主政治典范
C.使议会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D.以维持政治权力平衡为主要特色
2022-11-28更新 | 26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世界史选择题专项训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姆斯·威尔逊是美国立宪建国的领袖,他在费城制宪会议上的发言多达160余次。认为国会的权力直接来源自民众,而非来自各州的让渡,要求两院议员都由人民选举,并以人口为基础平均分配议席。提出自由的威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专制,另一个是放荡堕落。为了阻止后者,应该给予政府适当的权力,但是为了预防前者,还应当合理地划分这些权力。宪法分立法、执法与司法部门,使它们相互牵制,就是为了实现后一个目的。宪法更像是人民签署的授权委托书,他们委托代表行使权力,并保留收回委托的权力。

——摘编自胡晓进:《唐姆斯·威尔逊与美国宪法》

材料二   近代梁启超是宣传民权思想较多的思想家。他提出“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表”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他详细介绍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热情称颂《人权宣言》。他指斥“霸者私天下为一姓之产而奴隶盗贼吾民”,还认为“人人生而有应得之权利,即人人生而有应尽之义务,二者其量应相均”。但又说在中国当时条件下“民质不良”,“自由之说入,不以之增幸福,而以之破秩序;平等之说入,不以之荷义务,而以之蔑制裁:……权利之说入,不以之图公益,而以之文私见”。

——徐怀东、张茂泽:《评维新派的“民权”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主张与启蒙思想的对应联系,并简评1787年宪法实际运用的情况。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民权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据以上材料,指出资产阶级对启蒙思想理论的实践特点。
3 . 1784年,索姆·杰宁斯在《议会改革的思考》中提出,“英国宪法的优点在于她由国王、贵族、平民三种权力构成,彼此相互依靠。一旦一方独立于其他两方,它将必定独占全部权力,从而发生混乱”。由此可见,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B.追求三权分立
C.责任内阁制尚需完善D.推崇混合政体
4 . 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最清楚地了解真正的国家利益之所在。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经过人民代表的表述,公众的声音会比由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这反映出这一制度(     
A.强调公民在地位和权力上的平等B.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C.较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了56个衰败选区,议席得到重新分配,增加了新兴大城市的代表名额;为城市工商业阶层与农村富裕农民规定了10英镑财产资格选举权,新增加的选民绝大多数为中等阶级。此举表明(     
A.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得以最终确立B.代议制民主政治在英国开始形成
C.议会上院的构成将产生重大变化D.议会改革适应工业时代发展要求
6 .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不流血政变,“公民国王”路易·菲利普被推上王位。两年后,英国议会通过《1832年改革法案》,旨在按人口重新分配议会席位,赋予中产阶级纳税人投票权。上述现象反映出英法(     
A.公民选举权扩大B.议会改革成效显著
C.民主政治的发展D.君主制度走向衰亡
2022-09-07更新 | 451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一名学者在其论文中引用了如下材料“1796年,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者贵族子孙的,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据此推测,该学者的论文主题是(     
A.近代英国权力中心的转移B.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完善
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虚伪性D.英国与荷兰的殖民斗争
8 . “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政府)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该观点说明美国分权体制(     
A.不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B.是最完善的民主政治体制
C.意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D.初步确立了美国共和政体
2022-08-07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题
9 . 政治是博弈,更是妥协;形成合力,影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厌倦了战争与动荡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种政体形式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国王相互妥协的产物。为了达成这种妥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威廉做出了巨大让步。……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爆发了工业资产阶级向土地贵族(引者注:即原来的新贵族,工业革命完成前在和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处于主导地位)夺权的一系列运动。土地贵族通过温和的妥协让步,换取社会的稳定和自身财产的安全。

——摘编自刘庆敖《务实妥协与英国近代政治的发展》

材料二   列宁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实施过两次战略性的退却:一次是向帝国主义妥协,这是列宁依据对形势的判断,认为要使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得到巩固,必须首先摆脱帝国主义战争;一次是因为卫国战争结束以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了农民的普遍反抗而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列宁决定对资本主义做让步。

——摘编自周含华、李卫平《列宁的战略退却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美国海军将领马汉针对美国当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情,提出了“海权论”,最终推论出:要优于其他军种大力扩充海军。他的理论一经产生,立刻受到英法日等国的欢迎,掀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扩军浪潮,各国军费开支大增,连美国也感到财政拮据。这样,召开华盛顿会议。日本海军政策的基础是日美海军力量710,最终美日达成妥协,日本与美国在主力舰上保持610的比例,而美国在太平洋水域防务方面做出让步……美国大海军论者批评这次会议为“美国海军史上最大的悲剧”。

——摘编自肖德芳《马汉理论与美日海上战略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威廉做了什么“巨大让步”。工业革命完成后,土地贵族向工业资产阶级做出了哪些妥协让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英国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列宁“两次战略性退却”的事件。结合所学分析前一次的“退却”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美日海权争夺的背景。解释为何美国有人批评华盛顿会议为“美国海军史上最大的悲剧”。
10 . 1878一1879年,美国西部和南部议员联合起来,向国会提交了排华议案,要求限制中国人入境美国,有议员指出,当初引进黑人就是一个错误,因为黑人不能被白人同化,中国人同样如此,美国不能重蹈覆辙。这说明
A.有色人种阻碍美国社会发展B.美国坚持议会至上的原则
C.美国黑人仍不具备公民权利D.美国民主平等具有虚伪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