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

——《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四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八条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史料五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 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2)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 其原因。
(3)根据史料四,指出共和制下法国议会的权力。
(4)根据史料五,法德两国议会地位有何不同?

2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邦联条例》和1787年宪法内容比较表

《邦联条例》1787年宪法
立法机构组织一院制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
立法机构成员的构成与产生每邦在国会的代表2~7人;各邦立法机构按年度指派代表。每州2名参议员,由各州州议会选举产生;各州选民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众议院。
行政首脑合众国总统
征税权以及征税方式诸邦有征收税金,向其他邦征收关税的权力。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关税、输入税和货物税;征税法案应首先在众议院提出。
批准生效交给诸邦的立法机构审议,如果同意,授权他们在国会的代表批准。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即足以使本宪法在各批准州成立。

—摘编自(美)米尔奇斯等《美国总统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邦联制相比联邦制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确立联邦制的意义。

2016-11-27更新 | 1575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辛集中学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同步训练试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牛李党争是中国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也称“朋党之争”。“牛党”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牛党大多是科举出身,属于庶族地主,门第卑微,靠寒窗苦读考取进士,获得官职。李党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门第显赫。他们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进入官场,称为“门荫”出身。两党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还牵扯进个人的恩怨。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

——摘编自《新唐书》

材料二   驴象之争代指美国政治竞选,也是美国两党制的喻词。“驴子”是民主党的党徽,“大象”是共和党的党徽。2016年美国“驴象之争”在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与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之间展开。胶着的选情在金融市场掀起风浪,股市倾跌、债市下滑,而黄金等避险资产又重新获得青睐。出乎绝大多数人意料,尽管美国主流媒体和选前的各种民调明显看好希拉里,但选民用选票表达了不同的声音。不靠谱的特朗普击败希拉里当选新一届美国总统。欧洲政治精英和学者担心,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会助长欧洲国家的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运动。韩国前外长金星焕曾对记者说,如果特朗普当了美国总统,对韩国将是难以想象的“灾难”。

——摘编自搜狐网时政新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牛李党争、驴象之争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李党争、驴象之争的影响。
2018-03-22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9周周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一   这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到了1688年,英国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二世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它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摘编自钱乘旦、许明洁《英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在芬兰,某些阴谋反对瑞典国王的贵族谈论的是乔治·华盛顿。在德意志,人们以诗歌、散文、历史著作和学术性小册子抒发对美国人的热情。在英国,改革者指出:“在美国的州和联邦宪法中不同宗教团体的成员在政治上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在爱尔兰,志愿军以美国先驱者为榜样,组织起武装连队,之后,英国不得不赋予爱尔兰部分自治权。欧洲的中产阶级满意地看到那个国家人受到应有的尊敬,真正的功绩得到应得的报酬,人们对他们按照能力和贡献加以评价。

——摘编自(英)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人权宣言》确立了被称为“不朽的原则”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的原则。《人权宣言》从原则上提出各项基本人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社会有权要求机关公务人员报告其工作;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摘编自赵铁生《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原则的宪章——<人权宣言>》

主题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材料四   制宪会议的大多数代表并不真心欣赏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他们更关心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他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顾虑,1787年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建立一个有效的和有限的联邦政府是这部宪法的核心。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主题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材料五   1857年末改革诏令发布之后的短短三年时间里,沙皇依靠高效的官僚机构搜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并且制定出相当完备的改革法案。这表明历史积攒的隐性力量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力量既来自农奴制的思想危机和克里米亚战败后的政治危机,也来自于19世纪上半期俄国政府在农民问题上的不断改革。索洛维约夫说:“如果改革大业不是在专制皇权的主导下开始,那么反对派的实力将会强大得多,并会将改革完全倾覆。”在制定改革方案的过程中,亚历山大二世发挥了主持者和平衡者的作用,并且成为最终的仲裁者。他促使贵族主动提出改革,在形式上保障了贵族对改革的参与权,使得改革没有变成贵族与沙皇的公开冲突。在最为关键的土地和赎买问题上,亚历山大二世表达了平衡地主与农民利益的公正立场。在政治斗争中,他对贵族和政府的方案都采取了模糊立场这就保证了贵族对沙皇的信心,同时转移了斗争的焦点。最终在沙皇的保护下,编纂委员会(改革的中心机构)的主要成果得到保留。

——摘编自张广翔等《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

材料七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交成另一种东西。

——选自林肯《家庭纠纷》

材料八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背景及其标志。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对近代欧洲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权宣言》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确立的基本原则。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国家权力运作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阐释美国宪法如何体现了这一原则。
(5)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6)根据材料五、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特点。
(7)材料七反映了林肯的什么主张?为了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他颁布了哪部文献扭转战局?
(8)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
历史纵横
(9)根据上述材料,简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世界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  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某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楓、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


材料二 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

——《潘恩选集》


材料三 根据1949年的《议会法》,上院对下院所通过的法案,只能行使一年的延置权,一年之后,法案将自动成为法律,送英王批准。1963年制定了一项《贵族法》,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因为作为贵族,他们无法参加大选,不可以成为下议员,因此也就不可能作为党的领袖进入到主流政治中去。

——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英国政体有何变化?(8分)       
(3)材料三中“主流政治”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英国议会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6 . 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学者在研究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特点时作了高度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循环往复”—“借尸还魂”。欧美国家分别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①君主是真正的虚君   ②总统共和制
③总统任期7年   ④民主是虚,专制是实
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2-01-21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周周清04(第8-9课)-【周周清】高一历史随堂小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节选)

时间文件成果
1215《大宪章》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1628《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89《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王位继承法》议会有权力决定国王的继承人

——据《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整理

材料二   1787年美国通过联邦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规定实行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10条宪法修正案,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不受侵犯。以后又陆续补充了17条宪法修正案,最终这27条修正案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200多年来,美国宪法通过宪法修正案等方式加以改变,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

——摘编自《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共同纲领》所规定的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多阶级、多党派合作的基本精神,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规定了“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最高原则;保障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确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的颁布使人民共和国的政治性质得到了更为完整和规范的法律体现,具备了更为完备的法律形式。

——摘编自臧嵘主编《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宪法演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影响。
(4)请结合以上各国宪政发展历程谈谈你的看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此状况的共和制度不是一个派别所理想的制度,而是当时各主要派别能够接受的政治制度。他们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现实,以及历史传统、王族血缘、派别利益,直至法律条文的措词和获得通过的可能性等。它们即使坚持着脑海中的信条,也必须脚踏实地维护着已经拥有的政治权益。因此,在谁也无法独占鳌头独断专行的情况下,彼此妥协成为唯一的出路。……由于宪法的残缺、矛盾和可变性,使人们有了对宪法作出重新解释的余地,宪法可以随着资产阶级各集团力量的消长进行灵活的变通,可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而生存下来,无需彻底变更。中、小资产阶级又依照自己的愿望对宪法条文作了微小的修改。

——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沈坚《试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中的稳定因素》师创教片

材料二   根据《临时约法》宪法由因会制定的规定,191348日国会正式召开后,便按照国会组织法,由两院各选30人为宪法起草委员,负责宪法起草。天坛被选作会场,起草工作历时三月,完成全稿,称《天坛宪法草案》。从内容上看,《天坛宪草》较之《临时约法》有所改进,赋予行政首脑对于国会的解散权,但《天坛宪草》在对《临时约法》做出部分修改的同时,依然保留国会对于行政首脑任命官员的同意权,继续实施责任内阁制,与袁氏之意相忤,袁乃授意各省督军及民政长官出面反对,有谓宪法草案“比较《临时约法》弊害尤深”之语。尽管宪法草案全案也经过三读,初步完成了宪章条文的草拟和审议,却一直没能公布。以后,随着袁世凯解散国会,中华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的制定也随之流产。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875年宪法制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第一部宪法制定失败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