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首创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召集工人。根据韦奇伍德的指示,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自己的事务和生产工序,所有工人均依据其从事不同工种分配在不同车间。共雇佣278名工人……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工人进厂后,监工为工人分配任务,对那些准时上班者给予鼓励,……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给予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予以停发工资。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   腐烂的动植物产生了空气中的杂质,劳动阶级的住房潮湿而逼仄,并弥漫着污浊,而且每况愈下。每年由于污秽和通风条件恶劣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比我国在近代进行过的任何战争伤亡还多。处于这种环境的居民接受良好道德的影响较弱,同良好生活环境中健康生活的居民相比,教育对他们的积极影响非常有限。

——1842年,查德威克(公共健康改革者)《劳动居民的卫生状况》

材料三   18世纪后期,英国西北地区出现了曼彻斯特、伯明翰等新兴大工业城市。然而根据选举法,新兴城市没有议员名额,东南部各郡日渐衰落的农村地区和旧市镇却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利。国内要求改革议会的呼声渐起。1815年以后,英国工人运动开始与民主运动结合起来,要求本阶级代表进入议会,为工人阶级争得政治权利。18326月,在全国群情激愤背景下,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降低选举资格,城市居民几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租在10镑以上的房客都有选举权;农村中的选举资格为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在50镑以上的租地农业家。同时取消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衰败选区”,增加了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新兴起的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的代表名额。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的特点。
(2)材料二对于理解曼彻斯特工业化具有怎样的价值?
(3)你如何看待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
2022-09-04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使对世界事务不甚了解的人也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即英国走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三   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说明近代英国“独待的发展方式”。
(2)材料二“两种不同的政府”、“几个分立的部门”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
3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而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等。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而反复的过……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改造为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似乎没什么新意……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2)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自实现独立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创新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法国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而反复的过程”。
4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解决主权问题成为1787年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

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

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关于未来社会蓝图的具体构想(任举两例即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中为解决“主权问题”和“中央集权问题”而创建的制度,并指出前一制度是如何具体运行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对欧美“民主进程”的作用。

5 . 材料   18世纪六七十年代,伦敦中等阶级认为议会已被少数人控制,必须进行改革。由此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改革运动。18世纪晚期受法国大革命影响,出现关于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否可以变革的论战。其中,在潘恩《人权》的影响下,下层人民开始了改革运动。议会改革运动几经波折,但中心始终在北、中部工业区。1830年1月伯明翰工业家成立“政治同盟”,工业家由追随政府转向改革阵营。1832年辉格党政府的改革方案提出后,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白热化。5月中旬,全国召开200多次群众大会,递交300多份请愿书,数以万计的人参加改革同盟。工人阶级全国同盟表示该方案不符合工人利益,但指出工人阶级可以把它看作改革的第一步,为以后更全面的改革打下基础。中下层人民联合行动的可能性出现,武装起义的计划被制定出来。议会下院对可能出现的托利党政府坚决反对。这让人想起17世纪的革命。托利党不得不退让。1832年6月7日,改革法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议会改革的历史意义。
6 . 近代晚期以来,英国议会下院与内阁之间的权力博弈不断,引发了人们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晚期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和议会至上原则的相对性失落……既是为了克服中央政府长期存在的部门不健全的弱点,扩大国家机器的职能范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取决于明显的主观因素。对于英国统治阶级来说,政府工作效率关系到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这比任何抽象的宪法原则更重要。为了实现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目的,统治阶级宁愿让首相和内阁掌握国家主要权力,占据政治中心。

——阎照祥《论近代晚期英国内阁权力的扩张》

材料二   2019年下半年以来,英国下议院与内阁之间围绕“脱欧”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引燃了英国宪政危机。

7月23日鲍里斯·约翰逊当选新任保守党领导人,成为英国新任内阁首相
8月28日约翰逊提请女王同意议会自9月10日—10月14日休会。本次超长的休会时间使英国政坛和舆论界普遍认为:首相在试图剥夺议会在“脱欧”问题上的发言权,有独裁倾向,是在向议会民主发起挑战。
9月4日阻止“无协议脱欧”的法案在英国议会下院通过。约翰逊随即提议解散议会,在10月15日提前举行大选。英国议会否决了约翰逊提出的提前大选的动议。
9月10日约翰逊再次提议解散议会,议会再次否决了约翰逊提出的提前大选的动议。
9月24日英国最高法院裁定,首相约翰逊要求议会休会5周以“阻止议会履行职责”的做法违法。
9月25日当地时间11:30,议会复会。

——据新华网整理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7、18世纪推动英国“议会至上原则”逐步确立的重大事件。据材料一,分析近代晚期“内阁权力扩张”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此次危机的表现,指出议会下院与内阁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代议制民主的认识。
2019-12-08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第5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超稳定结构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种动态模型。它在解释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具有巨大稳定性的同时,又肯定了社会内部的不断发展变化,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性和周期性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
材料二 近代化包括近代观念的转换、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民主制度的吸纳三个方面的对近代文明的追求和实践活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脉络是沿着这三个层面向纵深延伸的。
——孙占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
材料三 自近代以来,市场能够在西方社会生存和发展,和其社会制度创新分不开。在讨论西方制度创新的时候,人们往往放在经济、技术和政治方面的创新。实际上,社会制度的创新(主要表现社会政策的确立)也同样重要。
——新加坡《联合早报》
(1)概括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何以超乎稳定的长期延续?
(2)如何理解作者有关“中国近代化发展脉络的纵深延伸”的历史结论?
(3)指出17、18世纪英法美在政治创新方面的共同点,并分析“社会制度的创新也同样重要”的理由。
2019-01-30更新 | 3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湖南省攸县醴陵等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绝不该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皇帝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43、44页(有改动)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括号内文字系添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认识。

2018-11-0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复读班)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

材料二   什么是现代价值、现代文化、现代精神?近代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以勤俭敬业的职业劳动来遵守上帝戒律、完成上帝旨意的基督教新教伦理代表了现代价值,有人认为坚持自利的个人本位、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彼此自由竞争和博弈代表了现代价值。

——据张书琛《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等

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踏上征程的。

——据高德步《中国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传统主流文化价值与西方现代价值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在1840—1949年成效有限的原因,指出1949年以来中华文明在实现现代转型方面的具体表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建国后,太祖赵匡胤鉴于唐末五代王纲解纽,武将跋扈,遂推行以文治国的国策。用天下之士人,以易武臣之任事者,故儒道之振,优于隋唐。史称宋之政治,为士大夫政治。士大夫政治之基本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优礼士大夫。二是与士大夫共天下。士大夫政治如何对皇权加以制衡呢?措施有二:一曰理念,二曰制度。

材料二   美国宪法设计了一个不允许任何权力分支部门掌握全部政府权力,同时又能整体而有效地推进政府工作的权力关系模式。它规定国会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有权建议、批准总统对其所属行政官员的任命,有权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等,从而体现了国会对总统的制约。……同时,美国宪法还规定了总统对国会的制约。表现在:总统有立法发掘权,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对立法机关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论权力制约原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大夫政治出现的原因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宪法设计权力制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封驳制度与美国权力制约的主要不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