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英国议会立法和改革

1813年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独占权,任何英商可自由进入印度市场。
1832年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将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
1846年废除《谷物法》,取消农业进口保护性关税。
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针对贫民窟导致的流行性疾病,要求地方卫生委员会
必须提供新鲜水并负责处理污水,改善居住环境等。
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开放沿海贸易。
1867年进行第二次议会改革,进一步降低选民财产资格。
1884年进行第三次议会改革,实行无记名投票,取消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
1900年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
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措施,建造工人住房。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10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时期

代表观点

反贫困措施

文艺复兴时期

虽然穷人的存在可以使富人有机会通过施舍来抵消罪过,但这也使穷人因此而骄矜并易于堕落世俗政权组织救济,如英国于1601年颁布了《济贫法》;驱逐和禁闭

资本主义

兴起初期

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贫困是自然、合理的社会现象。如果穷人多劳动、少消费就能使国家富强。“穷人在促进国家繁荣的过程中无可替代”实施被动且条件苛刻的社会救济制度,改变穷人的懒惰习性;经济发展,促进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能力和提高消费水平

19世纪中后期

马克思认为贫困根源于私有制,雇佣劳动制度的存在和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必然导致工人的“极端贫困”变革社会制度,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发展社会生产力
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逻辑关联的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信息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3-10-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鸣教授在《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一书中,对制度创新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他认为从系统功能的角度来讲,制度总是不宜多变的,制度总是要维持一定的稳定性的。

但是制度又必须是发展变化着的,这不仅是因为制度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使然,也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发展变化着的社会与人的需要。当然制度创新并不能盲目地进行,制度创新必须是以——些要求为前提的。首先,制度创新必须要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同样,制度创新也不例外。只有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了,才能以新的眼光、新的视角来审视各种制度,从而促进制度的不断更新;其次,必须要有创造性:创造性表现在制度创新上,不仅要求赋予新制度以新规定、新要素、新组合,还要求追求一种高效化的社会制度。这也是制度创新的目的所在,只有满足这两点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制度创新。

——摘编自吴珙《制度现代化视域下的制度创新一基于亨廷顿的制度化理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近代史上的制度创新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西方中世纪与现代的历史分界,史学界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是15—16世纪;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们认为西欧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发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分界线应该是17—18世纪。

——摘编自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请从材料中选取一个“关于西方中世纪与现代的历史分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然主义者的亚里士多德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不仅应该研究理想的最优良(模范)政体,也许研究可能实现的政体,而且由此更设想到最适合于一般城邦而又易实行的政体”。……开天辟地地提出“人民主权”“普遍意志”的卢梭这样说,“我们总是在何为政府的最佳形式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从而忽视了每种政府形式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最佳政府,在另一些情况下是最糟糕的政府”。约翰·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虽然指出代议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民族。同时代的马克思则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看待政制变迁,即著名的经济基础决定作为政治制度的上层建筑。

——摘编自杨光斌《论西方政制危机之政体条件原理》


根据材料的局部或整体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论题,围绕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6 . 目录是一部著作核心内容的提炼,能反映出整本书的框架结构以及主体思想,为学习者指引方向。某学者为研究西方殖民扩张史选取了以下部分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贩运到美洲的奴隶人口数量(单位:千人)


材料二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实践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政治主张。到19世纪后半期,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形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向前发展的,社会发展的规律同生物进化的规律一样,也是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强者荣华富贵、弱者卑微贫贱都是社会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材料三   1270-1890年英国年均收入增长图


材料四   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



据以上材料,为该学者的专著《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史》拟定一份目录,并简要说明。(要求:“目录”应当线索明晰,结构完整;“说明”应当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2021-11-19更新 | 27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编著的《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对1663~1914年的世界历史变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如表所示为其中一章的论述框架。

章节目录
27欧美的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六、民族主义
七、自由主义
八、
九、政治革命中的女性

阅读上表,领会作者的编写思路和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写,并简要阐述。(要求:补写标题简明扼要,准确把握阶段特征,阐述须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在19世纪已覆盖了欧罗巴和北美,形成了一种我称之为“大西洋的文化(或文明或思想)体系”。之所以称之为体系,并不是说,统统都是一个样儿,在这个“体系”里当然包含着“同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简单说来叫做“同源分流”。相对于“大西洋”,“太平洋”则不存在这样的“体系”。

--摘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围绕材料主旨,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2019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中部分目录摘编。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单元,就单元内容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和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规定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以法国为例,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
2019-12-0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