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下表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十月革命的胜利”“亚非拉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据郭梦羽《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提升路径研究》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关键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2 .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

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三1898年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彻底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3)指出两国君主对改革的态度,说明改革对两国君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治维新的前十年是急行军式的改革,给财政造成了巨大的亏空。面对物价鼠升,社会动荡的局面,188011月,明治政府公布《工厂处理概则》,以此为标志开始调整产业政策。1884年,明治政府在出售价格、付款方式,经营自主性等方面放宽条件,以相当政府创业投资额13-15的低廉价格,将20余家政府创办的工厂处理给三井、古河、三菱大仓等政商。至此,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形成分工合作体制。获得巨大利益的政商迅速推动商业资本转化为工商业资本,并支持政府对内压制民权运动,对外向朝鲜半岛进行扩张。在产业调整政策推动下,19世纪80年代初期,以轻工业为中心的产业革命在日本开始涌动。

——摘编自王新生主编(日本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产业调整政策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产业调整政策的影响。
4 .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10月,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社会福利法》,意在使法国的社会保险逐步从领薪者扩展到其他所有社会群体,全体法国居民成为社会保障对象体制的保护对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法国的社会保障到20世纪70年代初已经基本完善。1945年只有一半法国人享受社会保障,到1978年,在法国居留的合法居民基本全部享有社会保障,政府财政支出大幅提升。福利涉及每一公民的生、老、病、死、伤、失业、教育等各个方面,之后的问题也显现出来。

——摘编自顾俊礼主编《福利国家论析:以欧洲为背景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贫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浪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三   美国哈佛大学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千禧一代”(是指出生于20世纪时未成年,在跨入21世纪以后达到成年年龄的一代人)中只有19%的人称自己是资本主义者,只有30%的受访者大体支持现有体制;3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也只有一半美国人信任美国现在的资本主义制度。当代资本主义试图在全球灌输“普世价值”,在中心国家却失去了大片阵地。

——摘编自尹兴、丁晓钦《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隔离及其危机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社会福利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2)英国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繁荣背后其实是一个“冷漠的原子化”时代。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解释这种观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应怎样正确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新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认为,能使用汉字的人才是有学识的。伴随着和学的兴起,大多日本人认为汉字是阻碍国家繁荣富强的绊脚石。于是,日本出现了文字改革的高潮。在改革过程中,日语音节少、结构单一,同音词、异义词非常多,而西方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都是全新的知识,用现有的词语不足以表达。因而,他们便利用汉字强大的表意功能和造词能力,创造了大量新的汉语词汇,如:政治、经济、物价、文化、天体等涉及到各个领域的词汇。除此之外,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汉字已根植于日本的语言系统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它与假名共同承担着记载日本文明的任务。近代以来,汉字不仅依然作为日本最重要的文字被广泛使用,还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陈月娥《日本近代文字改革论中的中国与西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文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字在日本发展中的地位,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1-04-27更新 | 279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

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17-08-04更新 | 1440次组卷 | 10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英国革命开始一直到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其动因主要来源于“无承诺、不纳税”或“无代表、不纳税”的公正、公平观念。在日本,与权力精英相对应,非权力精英要求通过立法机关(议会)影响政府决策,以扩大或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之所以争取参政权,是因为意识到作为国民的义务和权利,即纳税和选举权的关系。正是从这一理论出发,他们发起了自由民权运动。1873年地税改革以后,土地所有者直接向国家纳税,因而在自由民权运动者的眼中,国家赋予了土地所有者参政权。1874年4月,板垣退助等人组成“立志社”,大力提倡“天赋人权”,呼吁建立民选议会、制定宪法。1875年2月,组成统一的政治团体——“爱国社”。该政治团体主张“各伸张其自主之权利,尽人类本分之义务,小则保全一身一家,大则维持天下国家”。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明治时期近代化的得与失》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2023-11-02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二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维新政府原本试图通过官营企业的形式进行工业化,但在官营企业亏损后即将其下放给了带有许多封建要素的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在政府的主导下向近代工业资本转化。

——摘编自严立贤《日本资本主义形态研究》

材料二   日本近代棉纺织品国内总消费情况(单位:千捆)

年度国内总消费(A+B)消费来源
国内生产(A)国外输入(B)
1887—1888327(100)58(18)269(82)
1889—1890428(100)178(42)250(58)
1891—1892514(100)374(73)140(27)
1893—1894646(100)527(82)119(18)
1895—1896930(100)812(87)118(13)

注:内的数字为相对于国内总消费的百分比。

——摘编自【日】高村直助《日本纺织业史序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政策对日本民主政治建设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经过地税改革,到1875年,地税收入5000万日元,占国税总额88%,地税占农民收获量34%,负担沉重。

明治政府的一个问题是在过多地牺牲农民利益使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以后,没有及时调整政策。农民的贫困和资源的贫乏也意味着国内的市场和原材料有限,于是政府就用对外扩张来寻找劳动力、市场和原材料。

——据陈杰《明治维新一改变日本的五十年》等

材料二   要对抗西欧列强,就必须树立一君万民的中央集权化的明治政府,让局限于各藩国的民众意识,归属到日本统一的“旧本国民”意识上来。然而,当时西欧传来的“国民”,对日本人而言是极为抽象的概念,让民众浸透到这种外来的国民意识中非常困难。面对意识形态危机的明治政府,就推出了民众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万民是天皇陛下臣民的理念,由天皇精神作为中流砥柱统一诸藩,实现日本的国民国家意识和国民意识的统合。

——宗泽亚著《明治维新的国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日本明治政府牺牲农民利益的原因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危及日本中央集权统治的因素及明治政府的对策。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

材料三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定国是诏》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据材料一综述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


(2)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及其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