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民族主义有时表现为一种情感或者思想,有时表现为一种运动,体现了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希望民族独立和强大。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和日本游客各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经济原因。
材料二   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里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前后民族主义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三 欧洲民族国家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00年到法国大革命,为欧洲民族国家的孕育和成长阶段,欧洲各主要国家都在从中世纪的等级君主制向绝对主义的王朝国家转变;第二个阶段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为欧洲民族国家的扩张阶段,民族国家的概念和民族主义的浪潮由法国大革命起始传播到了整个欧洲,激发了其他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浪潮,并由此导致了欧洲剧烈的动荡与冲突;第三个阶段是二战后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显示出欧洲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在共同发展中开始了某种新融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对欧洲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安庆枞阳县宏实中学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卷
2 . 读下列1875-1913年日本煤矿开采量和1872-1914年日本铁路铺设示意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殖产兴业”政策推动了煤矿开采和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B.煤矿和铁路等企业被无偿地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资本家
C.图示时期的日本近代企业大部分被政府控制
D.图示时期的日本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之路
2016-11-27更新 | 3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材料一:随着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近代海权思想兴起。1537年,拥有强大舰队的西班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在1890年出版的《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进一步指出,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要重视“海上交通线”、“中央位置”和“内线”。马汉也被后人公认为海权论的鼻祖。

——摘编自《世界海军发展史略》

材料二:19世纪是一个海洋的时代,世界各大强国无不加强海军纷纷向外扩张。……日本在明治三年(1869年)五月即订下“二十年海军扩张计划”,按部就班,逐步实施,而将其海军纳入正轨。十五年(1882年),又提出“八年造舰计划”,将其舰艇大加扩充。在海军经费方面也相应地不断增多,……为了扩充海军经费,其政府并发行“海军公债”,追加海军预算,征课华族累进税,鼓励陆海军及驻外人员捐献每月部分所得。甚至明治天皇亦先后拨出宫中用费60余万元,充作海军经费,以示倡导。……日本旨在对外扩张,故其海军战略亦具积极性和攻击性。

——王家俭《甲午海战挫败的几点反思》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清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海防问题的大讨论。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认为“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自是年起,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各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海图、算法等诸务。

——摘编自《清朝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海权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近代历史知识概括海权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日本在海军建设方面的特点。

(2)结合有关知识分析促进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2017-10-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入清以后,因“年代久远”,匠籍日益混乱,特别是经过明末农民战争的冲击,“原匠子孙逃故无遗”.顺治二年(1645年),宣布“除豁直省匠籍,免征京班匠价”,明令废除匠籍制度,手工业工匠不再交纳班匠代役银(即匠班银)。十五年,工部因京师“工程尚繁,需用不赀”,又恢复了班匠银的征收。但当时许多地方早已籍存丁亡,只得“或派民户代完,或有司自行赔补”。十七年,山西潞安府的织绸机工进行了焚烧织机的斗争。由于班匠银数量较少,如浙江平湖县只有一百九十余两,若归入条鞭(一条鞭法)或摊入地亩(摊丁入地),民户负担并不特别加重,而银额则可得到保证,清政府乃于康熙三年(1664年)规定班匠银改入条鞭内征收;从三十六年起,以浙江为始,各省又陆续将其摊入地亩。随着代役银负担的解除,匠籍制度实际不再存在。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废除匠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废除匠籍的影响。
2018-02-2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一中、山西省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K12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题
5 . 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改革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
A.
B.
C.
D.
2015-07-23更新 | 3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淮南一中等四校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内阁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道德上”的责任。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有权直接上奏天皇,也可以利用辞去陆海军大臣职务和不提名继任者的手段来搞垮它不满意的内阁。枢密院由天皇敕选的“元老”“重臣”组成,实际上是最高决策机关。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枢密院权力至上
②内阁由议会掌控
③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④强化军国主义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7 . 近代主要国家在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其发展道路呈现出多样性,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归类、比较。如下表:

标准A标准B……
法、美英、法、美……
英、德、日德、日、俄……
……

请选择其中一至两种分法,指出其分类依据并予以说明。

2017-04-1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三仿真(一)文综-历史试卷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这部反传统观念的著作将孔子描写成人民权利而不是帝国权力的维护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1882年)

(1)材料一对戊戌变法性质的分析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选择“天皇制政体”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大日本帝国是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的”。天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元首;拥有裁决法律、拟定法律的权力;军队归天皇统帅,议会是对天皇负责的附属品;内阁的组成由天皇决定。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日本进行了又一次民主化改革。天皇被迫宣布了“神格否定宣言”,第一次把自己降为“人”,这对日本人民在精神上是一次大解放。新颁布的《日本宪法》规定,“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的立法机关”,“内阁行使行政权,对国会负连带责任”。

——引自《日本现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日本两次民主化改革的异同点。

(2)日本于19世纪后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如今日本右翼势力猖獗,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2017-04-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舒城中学高三仿真(一)文综-历史试卷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在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中,“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作为一种思想纲领,都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成为后起的东方民族在近现代化的进程中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关系的基本主张。他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但是,以之为指导的中日改革在当时的结果却大相径庭的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昔彼得(彼得大帝)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康有为政论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和魂洋才”和“中体西用”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017-04-1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五次大周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