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75-1871年世界范围内的重要事件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775-1783

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785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57-1859

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1789

法国大革命爆发

1861

B

1810-1826

拉丁美洲殖民地独立运

1861-1865

美国内战

1836-1848

英国宪章运动

1868

C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

巴黎公社革命

——摘编自姜德昌、向子祥《世界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中A、B、C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所列重要史实,归纳出其中一种历史进步潮流,并概述和评价该潮流。(要求:明确写出所归纳的历史潮流,对历史潮流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对明治维新时期与天皇相关的文献、照片等进行考察,抽象概括出天皇形象的三个侧面(如表所示)。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日本(     
形象例证
万世一系的现人神天皇在巡行途中通过“御触”为百姓治病
文明开化的引导者喜欢日式料理,在宫内总是和式装束的天皇,拍摄蓄西式发型、身着法式军服坐在洋式座椅上两手扶剑的“御影”,将其悬挂于驻外公使馆,并下赐到各县官厅供官民礼拜
超脱政治的施政者《大日本帝国宪法》制造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权力君主的形象
A.封建等级制度强化B.共和政体名不副实
C.天皇权威得到加强D.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3 .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年),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年),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2)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并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4 . 一位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德、英、法、美B.法、美、德、英C.英、美、德、法D.英、美、法、德
2022-11-11更新 | 211次组卷 | 7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明共享·命运与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一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写出欧洲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依据材料二,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三,概括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两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俄历219日(公历3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改革法令。法令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农奴人身得到解放,他们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可以自由转换职业,从事工商业活动等。同时,农奴可赎取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有永久使用权(在法律上仍属地主的财产)……赎金数额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实际上包括了人身自由的赎金。……为加强对农村统治和管理……保留了村社,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村社中实行连环保。

1861年俄国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封建制度危机四伏,封建营垒急剧分化。顽固势力德川幕府的统治在农民起义的多次打击下,已经摇摇欲坠。西南各藩,从藩主大名到下层武士以及一批宫廷贵族都背离了幕府,向资本主义转化。

明治维新在经济上,完成了在帝国主义鼎盛时期成为经历工业革命的唯一的非西方国家的奇迹……似乎无可置疑的是,日本人对文化的独特性的强烈意识,对天皇崇拜和国家崇拜的传统,军人光荣感和勇猛的武士道精神,对纪律和刚毅的强调……加强了日本为战略上的安全和获得市场及原料而扩张为“大东亚”圈这一目标的动力。

——摘编自张琪《历史的比较与思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俄、日两国的改革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2022-06-2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同心顺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前期,在沙皇专制的俄国,农奴占人口总数的90%,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的要求,并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18536月,俄国以“圣地”巴勒斯坦的管辖权问题为借口,派大军入侵土耳其,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战败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俄国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摘编自张维妮《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材料二1871年底,明治政府派出使节团奔赴西方考察,历时两年。在此基础上,大久保利通于18745月提出了《殖产兴业建议书》,提出日本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效仿英国,鼓励民众发展工商业。要打开局面,“非赖政府官员奖励诱导之力不可”,政府“要参照日本的风土人情,制定发展方略”。他认为农工商“各业需要配套发展”。他还认为鼓励、扶植民众经营实业,才是经济现代化成败的关键。方针确立之后,日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活动。

——摘编自姚传德《从官办到民营日本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方针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方针的特点,并分析日、俄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

材料二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2019-03-27更新 | 564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