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改革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关于社会转型,一是指体制转型;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俄历1861年)3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1868年,明治政府制定了“殖产兴业”的政策。1870年工部省成立,成为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中心。为了贯彻执行“殖产兴业”的方针,扶植资本主义成长,明治政府决定大力创办国营企业,由国家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1880年,政府以廉价“处理”方式,将国营企业转让给大资本家。到19世纪90年代,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摘编自王铭《殖产兴业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戊戌年)五月十六日上谕云:“农务为富国根本,亟宜振兴。著各督抚督饬各该地方官,劝谕绅民,兼采中西各法,切实兴办,不准空言搪塞。”

六月廿九日谕云:“训农通商,为立国大端,前迭谕各省整顿农务、工务、商务,以冀开辟利源,各处办理如何,现尚未据奏报。著即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其各省府州县,皆立农务学堂。”

七月十三日谕云:“现在讲求商务,业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并谕令上海、汉口试办商务局,拟定办法奏闻,现尚未据奏到。商会即商务之一端,著刘坤一等,归案迅速妥筹具奏。”

——摘编自(清)宋玉卿《戊壬录》


(1)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评述“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3)材料三中清政府在兴办实业的内容方面与日本有何不同?根据材料,从策略的角度说明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当今中国改革及社会转型的建议。
2021-08-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四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教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二   1868年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提出“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1871年明治政府建立了由官方指派议员组成的立法议事机构,到70年代中后期,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日本出现了要求开国会、制宪法的自由民权运动,吸引了社会各个阶层参加,各地建立了200多个民权团体,由集体或个人起草的日本宪法草案多达数十种。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1881年政府颁布了在1890年开设民选议院以及制定宪法的诏书,并派伊藤博文前往欧洲考察。1889年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1)简述近代前期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并概述阻碍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民主化进程的特点。并谈谈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千差万别”的原因。
2021-08-2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恭亲王奕䜣等奏请筹办洋务,引进、仿造外国坚船利炮,以应对内外交困的危局,从而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也是近代科学技术传播和各类近代企业陆续兴办的过程。然而,总的来说,当时的清皇朝并没有明确的近代化意向。事实上,甲午战前洋务企业的开办,新式军队的建立以及绝大多数新式学校的创办,大都是得之于地方督抚。而且,当时中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非常落后,兴办近代企业,势必要依赖外国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乃至技术人员和信贷资金。一些洋务派官僚又不思振作,甘愿听任外国人的摆布。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瞄准那些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重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组织和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如国立物理研究所(1873年),国立化工研究所(1878年),国立机械研究所等。俾斯麦本人对当时的尖端科技“电的进军”的意义并不理解,但他却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的世界高新科技。德国人把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同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互相渗透,相互促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起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德国快速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德两国现代化起步的认识。
2021-08-05更新 | 412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认为,能使用汉字的人才是有学识的。伴随着和学的兴起,大多日本人认为汉字是阻碍国家繁荣富强的绊脚石。于是,日本出现了文字改革的高潮。在改革过程中,日语音节少、结构单一,同音词、异义词非常多,而西方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都是全新的知识,用现有的词语不足以表达。因而,他们便利用汉字强大的表意功能和造词能力,创造了大量新的汉语词汇,如:政治、经济、物价、文化、天体等涉及到各个领域的词汇。除此之外,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汉字已根植于日本的语言系统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它与假名共同承担着记载日本文明的任务。近代以来,汉字不仅依然作为日本最重要的文字被广泛使用,还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陈月娥《日本近代文字改革论中的中国与西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文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字在日本发展中的地位,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1-04-27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2021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维新深刻地改变了日本传统的封建国家形态,是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起点。它是国内不同集团权力与利益重组和博弈的必然产物,外部渗透和干预进一步弱化了幕府统治的基础。明治维新从国家治理主体与中央政府财政体系构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国家治理的权力工具选择等多个方面推进了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的现代化,也给东亚各国带来了战争和灾难。这种国家治理机制为其扩展区域霸权创造了制度与国家竞争力的条件,使日本成为近现代东亚地区乃至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关键性力量。在产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有益经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至今仍然阻碍着日本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治理机制正常化国家。

——摘编自保建云《论明治维新对日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概括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治维新给我们提供的国家治理的经验和教训。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市易法有“平物价,通有无”、“抑兼并”的初衷,但机制的实质恰是减少商品流通量,剥削商人,将商人的利益“归之公上”.……作为王安石发展商业的一项长期政策,政府财政的压力迫使市易法走向商业垄断的官营道路。大规模的官营垄断必然是低效率的,官营垄断如要运营下去,就不能亏本,就只能依靠超经济的行政力量剥削消费者和商人,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经济处于低水平

——周筱赟、陈志广《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

材料二   由于日本原有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军事工业又占有极大的比重,加之经营庞大的国营企业经常亏损。1880年,明治政府决定将以国营企业带动和示范的方针改为“处理”国营企业,扶植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方针。……明治政府“处理”国家工矿企业,价格极为低廉,实际上几乎等于无偿转让。

——王铭《“殖产兴业”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推行市易法的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治政府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原因及其主要措施。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官(国)营经济弊端的整体认识。
2019-04-23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七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素质测试历史试题
7 .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财政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以便使我们能在以后数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处于我们的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在我们的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突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日本近代改革受共同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分别列举导致俄国和日本进行近代变革的具体外部原因。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2)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材料三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 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3)根据材料三,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材料四 长时间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4)据材料四,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2019-01-30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四川成都市五校高二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8 . 材料一: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不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其中的“养之”,即优待和栽培人才。“饶之以财,约之以礼,或之以法”。……“任之”,即任用人才。任用之道,关键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任人唯德。

—武玉环《王安石变法失败错在用人》

材料二: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文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就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教学与自热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技育改革法令……《学制》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校育。《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宣扬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认为学术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新编日本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养之”和“任之”的特点

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和对象方面的变化。

(4)练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关系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五条誓文》


材料二   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三   涩泽荣一被誉为整个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祖师爷。提倡“《论语》加算盘”,强调“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也就是说不能丢开经济来空谈政治。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他说:“我的事业是喻义不喻利,国家必须的事业,就把获利放在第二位,在‘义’上该兴办的事业,就干起来,手攥着股票,面对实际,谋取利益,把事业经营下去。”

——《涩泽子爵·话论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条誓文》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涩泽荣一提倡“《论语》加算盘”的看法。(不得照搬材料)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梭伦还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等,并按照财产等级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这些新的法令还包括:设立四百人会议;修改死刑法;其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措施。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大久保利通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中的体现。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这三次改革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各自作用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