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2 道试题
1 . 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然而,1890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A.帝国议会
B.天主教会
C.帝国皇帝
D.人民大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它彻底消除了亚洲是不可挽救的、无望地落后于欧洲的信念。”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民族外交方面长期奉行闭关锁国的封建落后政策
B.“西方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
C.19世纪以来亚洲各国的社会发展总体上落后于欧洲
D.该民族崛起反映了亚洲国家不再受欧洲的奴役和压迫
2019-08-24更新 | 248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佩里(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寮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植民业的政策。

——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雷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材料一中“许多潜在的盟友”指的是哪些人?“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学习西方”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怎样学习西方?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明治维新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明治维新推行了
A.“殖产兴业”政策
B.废除了旧体制
C.实行“文明开化”政策
D.进行军事改革
2019-07-04更新 | 684次组卷 | 37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平等
C.政府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D.提倡武士道精神,力争实现民族振兴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2019-06-08更新 | 5182次组卷 | 26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图片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如此自由”
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2019-06-08更新 | 2548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曾试图通过变法走上富强之路,但两者结果却截然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注:“上喜选”与“蒸汽船”谐音)

——日本民谣

材料二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日落紫禁城》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材料四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五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1)据材料一、二,归纳中日两国这两次变法的共同背景。
(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哪些领域的改革更为推崇?
(3)据材料四,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4)据材料五,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场改革要取得成功应着重关注哪些问题?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许多不服从地方管制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我想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全国警察局长在给沙皇的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农奴制度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更加危险了。”原沙皇政府财政大臣康克林看到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时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就如同处于某种野蛮状态,如果同高度文明的民族发生冲突,就会成为大的“祸害”。克里木战争失败后,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直截了当地声称:“我们不能再欺骗自己了……我们比一等强国虚弱和贫穷,另外,我们不但在物质方面,而且在智力资源方面(尤其管理方面)比它们贫乏。”

——扎依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废除》

材料二   上层统治阶级主流对改革的正确认识,与他们的整体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十九世纪上半期,俄国官僚的升迁主要取决于受教育程度,而非门第出身。于是,19世纪30~40年代,官僚中间出现了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勤于思考,对即将进行改革的纲领及实施方式意见相近的人,当时被称为自由派官僚。自由派官僚分布在政府各部门,它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学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改革是社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否定,对新制度和新思想的认同。俄国1861年改革既废除了旧的根本阻碍俄国前进的落后的农奴制度,又在此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为俄国的近代化构建了基本框架。

——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上层统治阶级对农奴制危害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0 . 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
A.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C.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D.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2019-05-18更新 | 262次组卷 | 35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