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年),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年),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2)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并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2 .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经历了曲折和反复的漫长过程,各个国家由于历史条件、政治传统等实际情况不一样,建立的民主政治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维多利亚18岁成为立宪君主,女王学会了如何心平气和地与首相共事,尊重政府的决策,哪怕她从心底里讨厌这个首相。

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首相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1890年,因为与威廉二世在外交政策上发生分歧,俾斯麦虽然一肚子委屈,但还是被威廉二世解除宰相职务。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及不同的原因。
(2)同样作为立宪君主,导致祖孙二人的表现有如此大差距的法律依据分别是什么?
2024-01-05更新 | 4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相继确立,由于国情的不同,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清朝晚期徐继畲《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政体形式及“创古今未有之局”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权力和地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见普奥战争),成立北德意志联邦。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一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美国和德国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力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按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 美国议会民主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地方分权,并且在其分权的幌子下又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中的大多数人手中。但宪法第五条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或2/3以上的州议会提出请求,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 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2)美国议会民主制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新模式。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议会民主制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述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它主要有以下特点: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的批准,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

——摘编自陈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法两国君主立宪制结局的不同原因》

材料二   1871年建立起来的总意志帝国是普鲁士首相伴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是普鲁士强叔政治的结果在意态帝国中,以皇帝为首的容克贵族居于领导地位,资产阶级则从“参与”的意又上加入了统沿阶烦的行列,帝国在建立之初虽然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但立完为虚,君主是实。1871年修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任免国家官史之权,有法律的创制叔是帝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决定帝国的对外政策;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拂和,与外国缔结同盟和签订条约委派驻外使节。帝国宰相是全帝国唯一的大臣,其领导下的内网主持着帝国政府的运转。由于宰相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因而只对皇帝而非议会负责;而由宰相任命的国家各部门的负责人则对宰相负责。从立法机构有关权力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政治生活中的专制主义色彩。

——摘编自邢来顺《略论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专制色彩形成的历史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地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人》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明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进入所谓的“罗马和平”时期。此时期内,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的恢复,文化技术的传播和交流,以及行省和城市地位的改善,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帝国的统一使各地交往畅通无阻,商业活动活跃起来。行省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交换。交换的商品除奢侈品以外,还有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原料和产品,这使得帝国内部的区域性贸易和对外贸易空前兴旺发达。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成为内外贸易的动脉,商队往来,络绎不绝。

在西部,罗马和高卢商人沿莱茵河、多瑙河到达北海和波罗的海,同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等地进行贸易。东部的希腊和埃及商人则驶出红海,经阿拉伯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进行贸易,以金银换取东方香料、宝石、精致的工艺品和纺织品。在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人便开始利用季风,远航印度。据斯特拉波记载,每年有百艘商船往返于埃及和印度之间。

当时中国出产的丝绸在罗马享有盛誉,被视为珍宝。罗马人称中国为“塞里斯”,意即丝绸之国。中国丝绸经著名的丝绸之路运往欧洲,但当时由于安息居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垄断贸易,遂使罗马商人通过海路换取丝绸。据《后汉书》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是中国与罗马直接交往的历史记录。自此,中西海道友好往来日益频繁,这条航路也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唐河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商业发展的表现与原因。

材料二 德意志的政治民族主义是在拿破仑战争的“启蒙”下形成和出现的。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的资本主义变革,在不同程度上触及或变革了旧的生产方式,农业立法、工业立法、商业立法和税收法等导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不因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和战后的复辟环境而逆转。在拿破仑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新的德意志民族工商业资产阶级,从20年代起就大力推动德意志现代工业的发展。从英国大量输入机器,开始发展机器制造业,广泛应用蒸汽机,并出现作为资本积累的储蓄银行和股份公司。德意志工业革命走上了不可逆转的道路。19世纪40年代起,莱茵资产阶级成自由派成为“统一和自由”运动的主力和领头羊。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统一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美国霸权已经不同于以往历史上的其他霸权国。差别就在于美国不仅积累起了庞大的物质力量,保持着强大的硬权力资源,而且还借助其特殊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庞大的传媒体系和信息革命的有力推动,构造起强有力的精神或文化力量,开拓出丰富的软权力资源,从而使美国霸权不仅具有强大的物质上的威慑力量,而且还具有无所不在的精神上的穿透力。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美国既是工业革命时代的最后一个霸权国,同时也是信息革命时代的第一个霸权国。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3)根据材料,概括美国霸权的特点。
2020-06-2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