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为1791—1845年美国棉花的产量、出口量、出口占产量的百分比。其变化趋势反映出(     

年份

年平均产量(磅)

年平均出口量 (磅)

出口占产量的百分比(%)

1791—1795

5200000

1738700

33.43

1801—1805

59600000

33603800

56.38

1811—1815

80000000

42269400

52.84

1821—1825

209000000

152420200

72.93

1831—1835

398521600

329077600

82.57

1841—1845

822953800

691517200

84.03

A.南北矛盾加剧B.内战一触即发
C.工业革命扩展D.现代农业发展
2024-05-2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德裔美国移民是19世纪美国最大的移民群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意志人移民美国数量表(单位:人)

德意志人移民美国数量
1821—.18306761
18311840152454
18411850434626
18511860951667
18611870787468
18711880718182
188118901452970
18911900505152
19011914584561(估算)

——摘编自邢来顺张爱《近代德意志人移民美国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意志人移民美国的趋势变化,并说明原因。
3 . 1878年日本儿童在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种现象直接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加强思想控制的专制D.文明开化的生活方式
2021-05-11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南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改革是人类历史的鲜明主题,每一次改革都引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责任感和时代要求的结合,促使他(亚历山大二世)充满活力地在其任期的头十年完成了改革的绝大多数工作。……在其统治末期,他成了一个悲剧性人物,……他以及俄国的悲剧在于他没有明确的思想,……不知道该怎样把其基本保守的本能和19世纪下半叶现代化的要求协调起来。由于不能高瞻远瞩,所以,他在许多同时代人眼中有时像个改革家,而有时则又像个改革的反对派。

——【美】沃尔特·G·莫斯《俄国史》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俄国统治者为克服材料一中的“关键弱点”采取的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据材料二分析他在统治末期成为“悲剧性人物”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转折点的表现。
2020-11-2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1854—1887年部分省区土地价格的变动情况。(单位:卢布)

省名1854—1859年1861年每俄亩的平均价格0861年每俄亩定出的赎买贷款每俄亩农民事实上支付自由市场上每俄亩土地价格
1863—1873年1882年1887年
沃罗涅日25.9333.1169.2641.0753.8782.41
库尔斯克30.1440.9175.5540.4281.78112.22

——李桂英《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民改革研究》

材料三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据材料一,归纳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分析这些现象对农民的影响。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能消除革命”。
2019-12-1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栟茶中学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材料一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通过战争的方式,推翻了幕府的统治。随后,又推行“废藩置县”,完成了中央集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1870年12月,明治政府成立工部省,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企业。1873年,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近代“模范工场”,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1881年,明治政府又设立了农商务省,对官营主义和干涉主义进行了反省,开始将大批官营企业出售给民间人士经营。此后,日本出现了工业革命的热潮。

--摘编自冯玮《日本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陆续以官办及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形式办了批近代企业,垄断了纺织、航运、煤矿等部门。进入80年代,这些企业大多经营困难。1895年7月,清政府确定了“恤商惠工”的基本经济政策。1898年,又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设农工商总局。1903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商部,以爵赏为核心,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工业、商业、矿山、铁路、商会的奖励章程和法令。在此期间,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

--摘编自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日本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发展经济上有哪些相似做法?其影响如何?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政府在发展经济中应怎样作为?
2019-12-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7 . 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这造成了该国在随后短短30年间完成了经济起飞,但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却带来了无穷灾难。史学家钱乘旦所论述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018-05-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这个伟大的法令,从西方的意义上说农民获得了合法的自由;从今以后,他们成了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人们希望他们会被一种新的人类尊严感鼓励。绅士们失掉了他们在村子里的准庄园司法权,他们再不能强制履行无偿的强迫劳动,或是获得由奴役产生的收益了。

—(美)帕尔默、科尔顿、克莱默《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的序言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伟大的法令”对俄国农民的影响。

(2)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

(3)俄罗斯改革的特殊性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9 . 明治维新是日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起点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1月,明治政府完成了重新划分行政区的工作,在全国设置了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各地长官。新政府于同年9月又进行了新的官制改革,天皇亲临正院“总理万机”,各省长官直接对天皇负责。1889年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天皇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也必须依宪法各条之规定行使自己拥有的统治权。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   鹿鸣馆现象引发的西化主义泛滥达到了文明开化的顶点。以伊藤博文为首的日本政要狂热地为西化造势,在鹿鸣馆西化的示范下,无论贫富皆以西洋为高尚,甚而主张人种改良。总之,是言必谈西洋,西洋人不穿和服,所以要穿西服。甚至竟然出现文盲海员在东京大学执教的奇闻。文明开化基本限于东京等大城市,而在农村,一眼望去仍然是江户时代的风景。

——摘编自赵德宇《日本近现代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文明开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明治维新的经验教训中得到的改革启示。
10 . 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A.用议会制粉饰封建君主专制
B.已具备近代民主政治某些特征
C.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017-12-1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