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17月,新政府成立最高教育行政机构文部省,将建立近代教育体制作为重要任务,并开始关注女子教育问题。12月,文部省颁布“设立女子学校公告”,指出“人所以能昌其家业者,端赖男女各知其职分也。今虽有男子学校,而女子之教未备,故此番雇西洋女教师,开官立女子学校。自华族至平民,若纳资费皆可许其入学”。这一公告表明女子教育被纳入近代学校教育体系,使日本成为东亚国家中女子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在文部省的积极推动下,东京女学校、京都府立的新英学校及女红场、开拓使女学校三所女子学校在1872年内相继成立,这是近代日本最早的一批官立女子学校,从此拉开近代女子教育事业的序幕。

——摘编自戴婉莹《明治前期(1868-1886年日本女子教育探析》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近代女子教育事业的内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开启近代女子教育事业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推行军事改革,大力发展海军。1868714日,明治天皇在宫中审视了军务官的表折,折上写道:耀皇威于海外,非海军而莫属,当今应大兴海军…明治天皇立即谕令全国;海军之事为当务之急,应从速奠定基础,在此谕令下,幕府的海军全部转到了新政府制下,各藩所辖的军舰也几乎“献”给了新政府,在天皇的旗帜下聚集了全日本可供海军使用的一切军规。日本兵部省计划未来的海军将要超过英国,在20年内拥有大小军规200艘,装各蒸汽铁甲舰50艘,海军经费提到和陆军经费等同的高度。为加快海军建设,明治天皇于1887年从内库中提取30万元作为海军建设费用,此举带动的海防损款总额达到103万。1893年,明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1/4薪俸用作造舰。

——摘编自陆培法《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海军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海军的原因。
2021-11-06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时代初期所推行的一系列重大复兴举措。

材料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经济基础方面的变革,并没有完全模仿西方工业文明的做法。1869年实行奉还版籍的改革,实际上是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将地方“治权”奉还中央政府。地税改革规定,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自由种植、农民自由择业、自由迁徙;地税一律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税额为地价的3%;一律缴纳货币等。明治政府让一切地租制度仍旧按幕府时期处理,征收最高额地租税,一般占农民收获的60%—70%。明治政府的地税改革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只收租佃不事经营的寄生地主的剥削收入,地主阵营不断扩大。自耕农、佃农、雇农在内的上千万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这便直接造成日本国内市场的极端狭小和资金匮乏,强烈地刺激着统治阶级疯狂地从事对外扩张。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实行地制改革的举措。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地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村社的存在可以保护小农经济免受地主经济的冲击,可以避免因农民与土地分离和迅速无产阶级化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动乱。从行政警察的角度说,村社更便于管理。因为“管理一群人比管理单个人更为容易”,这也是停滞的宗法制社会惯常采用的方式。当然村社支持着国家的赋税,另外国家帮助农民支付赎金而发放的贷款也要收回。1861年后,沙皇政府多次颁布法令强化村社,法令规定农民份地不得转让,禁止农民退出村社,农民以村社连环保的形式集体对国家承担义务等。沙皇政府声称:“公社是俄国人民的特点,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到19世纪末,尽管村社受到来自内部的富农私有倾向、外部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压力,但仍基本保存下来。

——摘编自张爱东《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村社的历史命运》


(1)据材料指出村社的职能并概括其被基本保存下来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村社的保存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2021-03-28更新 | 33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中叶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的社会阶层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刚开始的时候,明治政府完全依靠那些支持自己的藩国武装来维持秩序,但是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政府来说,这无疑是不适当的。因此,明治政府的领袖们开始组建一支脱离地方联系的新式武装力量。新式军队和征兵制完全消除平民和武士之间的区别,现在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名战士了。到1870年的时候,普通民众也被允许拥有姓氏了,同时以前对他们职业和居住地的限制也被取消了。对于很多武士来说,新秩序意味着自己可以从以前的诸多限制中解放出来,但是,很多武士没有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转行从事那些新的职业,同时也没有能够利用自身的收入在新的领域进行发展和投资,急剧没落,对政府极度不满。

——摘编自坂本太郎《日本史》

材料二   在日本近代化中,武士曾经起过独特的作用。……然而武士道精神却并未随之消亡,而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

——摘编自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武士阶层地位的变化,并概括发生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武士道精神的“延续”体现出明治维新具有怎样的局限性?指出这些局限性在“其近代化道路选择”中的具体表现。
6 . 19世纪,日本和中国都经历了一场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但结果迥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1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图2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第一列火车和修建的纺纱厂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直到举世都为之震动,认为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膛乎其后。

——《字林西报》(1898)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概述其作用,并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持怎样的看法?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改革“节奏”?
(3)中日两国的改革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结果,请用一句话概况两者改革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的改革给领地农民的处境带来了新的变化:农民不仅摆脱地主统治获得了自由……社会因素则日渐提高。一个人是否有成望,在很大程度上决于他的经济状况,他所担任的公取、所受的教育、同颇具影响力的人们的关系及其个人能力。就对财富的崇拜而言,便有多种多样的表现行式。……富裕农民受人尊敬,常有人前去讨教,他们本身也都自以为是。

——(俄)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

材料二 日本地制改革始于1869年,明治政府将各藩领主所辖版图(土地)和“户籍”(人民)收归中央。伴随着地制改革,政府着手税制革新,新地税的税率固定为地价的百分之三,一律交纳货币,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由于地税改革,农民有了人身、移居、职业的自由,不再被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了。

——摘编自汤晓黎《日本明治政府地税改革探析》

材料三 明治政府地制改革大大增加了只收佃租不事经营的寄生地主的剥削收入。剥削佃租的半封建寄生地主在日本百般受到扶植,拥有强大的势力,对军国主义的一切举措坚决拥护。包括佃雇农在内的上千万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直接造成了国内市场的极端狭小和资金遗乏。改革后农民的抗争反而更加高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明治维新中地制改革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局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解决土地问题是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源的关键,成为明治维新后新政权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从1870年到1872年,日本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了统一的土地税,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清丈土地并发给土地执照,等等。这些措施不但有助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实行地税改革固然瓦解了封建领主的庄园经济,但农民并没有得到自由和土地。广大农民的贫困化,使国内市场极度狭小,资本主义积累受到很大限制。加上日本资源贫乏,使日本资本主义经济从原始积累时期起就极大地依赖国外市场,从而使之产生了强烈的对外扩张欲。其次,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后,以高额地税源源不断地充实和扩大政府财源,使其有充裕的资金来扶植国有企业,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这是日本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一大特点。

——摘编自徐康明《日本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的确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并分析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视角,指出其直接目的。
9 . 在明治维新过程中,教育改革居于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1年,出访欧美的代表团首脑人物之一木户孝允在给国内写信时说:“国家的富强就是人民的富强……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十年后之弊病,唯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牢不可破的国基者唯在于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无穷者,唯真正在于教育而已。”

——(日本)石冢裕道《日本资本主义成立史研究》

材料二 日本学习法国制定的新《学制》,是因为日本的中央集权制与法国相似,自上而下的改革易于推行;后学美国,是因为具有强制色彩的《学制》,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制约了教育普及,因此改革推行了非强制性的《教育令》。吸收普鲁士教育,也不是照搬其冷酷的“铁血政策”和无情的效率至上主义,而是努力把它和“东洋道德”融合起来。

——(日本)永井道雄《近代化与教育》

材料三 1878—1900年共培养35200名大学毕业生,基本上满足了日本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到1900年中等实业技术学校已有290所,为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的日本工厂、企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熟练、敬业的技术员和技工。明治时期的教育成果不断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然而由于各级学校以天皇的《教育敕语》为政治教育的“课本”,对青少年灌输“忠君爱国”和武士道精神,因此使学校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培养战争工具的摇篮。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木户孝允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日本学习西方进行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3)归纳材料三中日本教育改革的立足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日本教育改革的影响。
2020-06-0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10 . 俄国农奴制改革改变了俄国的发展轨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败后,俄国社会掀起了全国性的自我反思浪潮。萨马林认为,农奴制度已经过时,变成了累赘,极大地削弱了俄罗斯社会劳动生产率,人民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推动力被削弱,因为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自由直接有关。卡维林在《关于俄罗斯农民解放的呈文》中指出,农奴制度阻碍了商品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导致不仅地主和农民,而且同样也使国家出现经济危机。农奴不完全的和平起义逐渐具有越来越大的规模,是一种不祥之兆。他提出三个原则:使农奴摆脱对主人的依附地位;使农民享有属于自己的财产和土地;应该给地主补偿。

--摘编自汤重南《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地税改革》

材料二   农奴制改革后,农村的变化是巨大而深刻的。农村中各种类型的经济已经与资本主义市场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购买和出售土地、劳动工具、生产出的产品,成为覆盖农村的现象;农民大量外出打工,规模远远超过过去。这一经济领域的改革,形成了“链式反应”,引发了俄国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成为俄罗斯历史的转折点。

--以上均摘编自李桂英《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民改革研究》


(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社会对农奴制危害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三个原则”在农奴制改革中的体现。
(2)据材料二,概括农奴制改革对农村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链式反应”的具体表现。
2020-05-17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