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制度化的流动推动社会进步。

小华同学在阅读中对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的这一观点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华文明有两种制度化的流动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一是人的身份地位流动。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身份地位,但可以经过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变。二是土地的流动。“商鞅变法”后,土地一直在流动中,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

(1)小华发现以上观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能找到一些史实印证,为此做了一张学习卡片,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土地流动: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的①,一定程度上使农民获得了无主荒地,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身份流动: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②形成,在唐宋元各朝沿用并完善。这种通过读书、考试改变身份的制度,它的积极作用是③。

(2)小华依托以上观点解读了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请你模仿示例,完成表格。

商鞅变法梭伦改革
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以铁犁牛耕为代表的生产力获得了发展。工商业是雅典发展的经济基础。
财富流动“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土地和自由;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保证了工商业者的核心利益。
身份变革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使平民们获得了提高社会地位的途径。

(3)社会进步是曲折的。小华发现一些国家的改革在“身份变革和财富流动”的同时,存在着“流动并不彻底”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社会发展。请你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来说明这一观点。

2018-07-0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一切历史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产生的、发展的、结束的。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下表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亚非拉独立运动”

——摘编自李秦苏《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序意识的培养策略》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一时间背景下”的关键词,据此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下表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十月革命的胜利”“亚非拉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据郭梦羽《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提升路径研究》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关键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4 . 如下表中的事件(     
国家事件
希腊1821年起义,从土耳其手中获得独立
比利时1830年摆脱荷兰统治而独立
意大利经历了1820年、1830年、1848年无效起义之后,在1859﹣1871年间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统一的国家
德国在普鲁士领导下,于1866年击败奥地利,于 1870﹣1871 年击败法国,建立德意志帝国
A.刺激欧洲走上一体化道路B.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基础
C.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D.加速了维也纳体系的崩溃
2023-08-24更新 | 238次组卷 | 7卷引用: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19世纪50年代末美国部分经济数据比较表。表中数据,最可以用来解释美国(     
工业产值铁路里程生铁纺织品食品
北方90%70%93%94%67%
南方10%30%7%6%33%
A.北方内战获胜的原因B.工业革命的扩展
C.内战前夕的南北矛盾D.邦联体制的弊端
2022-11-27更新 | 32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所示为日本政府颁布的部分法规及内容。由此可见,当时日本(       
颁布时间法规名称内容
1872《学制》把“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作为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
1884《町村会法》地方议员的选举和被选举资格以本地户籍居住、拥有不动产、一定年龄、男子为主要条件
1898《民法》妻子嫁入夫家后,法律视其为“无能力者”
A.文明开化成效显著B.地方自治不断推进C.社会平等亟待增进D.法制体系不够完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范·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1885日本专利所所长高桥是清借鉴欧美经验,主持修订了《专卖特许条例》,对专利的种类、专利的保护期、专利的损害赔偿等做出界定。
1899此前西方要求日本加入旨在明确专利国界、防范国际假冒侵权的《巴黎公约》。日本并未马上答应,反以加入《巴黎公约》为砝码,促成了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修约成功后于1899年正式加入《巴黎公约》。
1905因外国人专利申请量剧增,且技术含量较高,日本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用新型法》,不惜重金引进专利,然后改造创新,产生了大量契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型发明,助力日本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8 . 读下表,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D.生产关系的变革
2021-01-29更新 | 27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873年日本明治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在此前后,地税占全国收入比例如下表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1868年,地税所占比例极低与幕府体制无相关性
B.当时日本土地改革的措施是农民出高价购买份地
C.1875年,地税比例提高,主要是对外扩张的结果
D.税改所获资金,为政府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条件
2020-08-09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史实结论
A俄国农奴制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制度
B王安石变法核心内容是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
C日本明治维新大力发展私人企业,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D戊戌变法是从学习西方技术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尝试
A.A
B.B
C.C
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