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1860—1868年,巴西东北海岸的原棉产量实现了倍增:埃及长线棉的出口量从1860年的2700万公斤增加到1863年的近6000万公斤:被英国视为棉花“补足产区”的印度,一跃而成为英国头号原棉进口地,在1862年时甚至占到英国棉花进口的近90%,导致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A.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B.棉纺织业产生技术革新
C.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D.内燃机动力的广泛应用
2024-05-0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俄国十二月党人大多出身于没有多大特权的贵族家庭,在祖国受到拿破仑威胁之际,他们认识到必须把祖国从落后状况中拯救出来,才能免受外国奴役,为此,他们提出了消灭专制制度和废除农奴制度的主张。这说明十二月党人(     
A.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B.希望重构俄国的政治文化
C.是贵族阶级利益的代言人D.意在反对法国的文化侵略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辛同学参加了以“战争与民族意识觉醒的关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对于德国曾是莫大的耻辱,而同时它又是德国走向民族大复兴的转折。

——【俄】列宁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

——梁启超


材料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的国家和地区民族的反抗。德意志资产阶级深深感到其利益受到严重的威胁,德意志爱国主义者认识到了加强民族意识、唤醒民众民族自觉的必要性。他们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致力于民族解放斗争,民族复兴运动开始广泛地兴起。

——摘编自罗群芳《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1894年,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895年,严复首次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最终演变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901年,面对“亡国灭种”的严峻危机,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从而开启了近现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精神重构的伟大历程。

——摘编自布海璐、毛维国《论近现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重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民族凝聚力建设探寻》

通过研读,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14更新 | 333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英华中学2022届高三11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结束后,人们对于理性的信仰已经衰落,但以福泽谕吉(1835-1901)为代表的日本国内知识分子,仍然坚定地信仰“进步”这一观念。这一信仰也导致了他们对于中国的负面结论:颓废和落伍的反面教材;是日本实现脱亚入欧的桥梁。福泽谕吉因此认为,日本实现开化的源泉在于西方。福泽谕言倡导“文明开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促使日本发展具有独立自主精神和责任感的公民。福泽谕吉偶尔也规倡男女平等,但是仍然认为女性的主要地位在于家庭。他认为不可赋予政府过多权力。由于对政府持怀疑态度,他不出任任何政府职务。致力于著述、办报、办学。在福泽谕言看来,独立自主之于国家和个人,后者才是前提与基础,个人的独立自由将会促进国家的富强和民主。

——摘编自【美】康拉德.希诺考尔《日本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福泽谕吉的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又有哪些必须批判?
(2)根握材料并结合斯学知识分析福泽谕吉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58年,俾斯麦向普鲁士亲王建议:不要强调在联邦中谋求与奥地利平等的地位,而要谋求一种不受联邦和奥地利约束的“独立的普鲁士政策"。他一再指出“德意志命运的难解之结,不能用执双雄并立政策这种温和方式来解开,而只能用剑来斩开。”这一建议
A.确立了称霸欧洲的计划B.提出了国家统一的路径
C.促进了立宪政体的形成D.冲突了军国主义的限制
2022-01-03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南方一个叛乱分子得意忘形地吹嘘棉花的作用说:“我们所指的是那小小的、细弱的棉线,一个小孩子可以弄断它,但是它却能够把世界绞死。”上述言论从侧面说明
A.南方经济实力超过北方B.南方指望得到英法援助
C.南方成为重要棉花产地D.棉花成为主要工业原料
7 .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凯恩斯意在强调
A.王朝战争促进经济发展B.工业化助推德国统一
C.经济危机导致政治改革D.社会变革需暴力斗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是欧洲社会的重要转型期,由于1848年的欧洲革命风暴严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和金融贵族,迫使统治阶级进行了某些自上而下的改革,革命以后各国出现暂时稳定局面。在加上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以及欧洲列强对落后国家和地区实行殖民掠夺,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得以迅猛发展,从而使这些国家完全确立了大工业。16世纪起,世界史和人类文明通过几个主导着欧洲的国家而发生巨大改变。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欧洲“将它的影子和存在投向了世界的其他地方”。世界各地原本相互独立的文化和民族被欧洲殖民者的急剧扩张所吞没。

——汤家鹏《十九世纪欧洲社会转型的启示》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着从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转型。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将国人对这一转型的早期认知过程总结为“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这一总结认识到了文化转型在整个社会现代化转型中的重要性。然而,此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并没有完全按照梁启超的思路进行,而是出现了历史主题的交错与反复:1949年前重走制度层面的艰难转型,直到新中国成立始告初步完成;从1949年到20世纪末,补课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探索经济转型;21世纪初至今,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重回历史舞台中央,社会转型与文化重构的互动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任务。总结中国历史上社会转型与文化重构的成功经验,对于顺利完成当前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崔存明《社会转型与文化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欧洲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并指出促进当时社会转型的政治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转型思路”的历史依据,并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制度层面所形成的主要特色。
2020-04-0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9 . 下面是日本1893、1903的经济发展情况简表
指标1893年1903年
公司总数(家)2,8448,895
资本金额(万元)24,50093,100
雇佣10人以上民营工厂(个)数量3,7408,274
使用动力机工厂数6753,741
民营工厂工人数(人)285,478483,839
国营工厂工人数(人)11,85961,876
轮船总吨数(吨)110,205656,745
铁路开业公里数(英里)2,0394,495
出口贸易金额(万元)8,97128,950

表格信息反映了日本
A.正在向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过渡B.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
C.利用战争赔款以促进经济发展D.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化
10 . 19世纪晚期,在俄国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他们拥有优良的牲畜、农具和大量土地资金,他们不仅购买农民所出卖的份地,还买进地主所出售的庄园;另一方面分化出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还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这一时期俄国农民阶级的分化
A.表明农奴制改革违背了历史潮流
B.说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机已成熟
C.体现了农村旧的生产关系的强化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