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兵部省指出:“教育海军军官是建设海军之头等大事。”于是,原幕府的东京海军操练所得到恢复,并于1888年迁往江田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江田岛地形临海抱湾、地理优越,利于海军专业培养。江田岛海校在学习近代海军战术、技术、西式外交礼仪的同时,其日常训练和管理严格到了残酷的地步。平时高年级学员负责管理低年级学员,可以根据其不良表现进行打马体罚。每到重大节日,海校都要组织学生向天皇的照片行叩拜之礼,每个星期都要背诵天皇的《军人敕谕》.海校还经常开展各种剑术、柔道、相扑等体育运动,以此锻炼海校学员意志。一位英国人在谈到江田岛海校时写道:“从海军兵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既有一副能经受一切艰难困苦的身体,也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天皇和祖国,他们可以不惜一死.”海校的上述精神教育被称为“江田岛精神”,是旧日本帝国海军的精神支柱。

——摘编自王伟《炫目樱花终凋零——记日本江田岛海军兵学校》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田岛海校建设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归纳江田岛海校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江田岛海校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2021-02-13更新 | 13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村社制度是俄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组织形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俄国村社制度是中世纪后自发形成的,并在 19世纪中叶前的俄国农村长期占据主体地位。村社的土地由成员共同拥有,依据内部约定俗成的惯例在成员中定期平均分配,强调平均主义。村社管理分为两个层面,"立法"层面是由村内德高望重的长者组成的"长老会议"制度,日常生产生活管理层面的最高权利机构是村会,由村内各户家长组成。……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带来了根本性变化,村社组织的官方机制得以强化并占据主导地位,村社的政治、社会与经济的二元职能逐步消亡。长期以来农民的生活世界依靠集体主义的团结一致精神强行支撑运转的传统被打破,在思想观念方面最大的变化是农民独立个性意识的增强。

——摘编自范鹏,陆雷《俄国村社制度变迁及其对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村社制度的变化。
(2)结合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分析村社组织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3 . 近代化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历史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决定之所以非常复杂,就是因为它是官僚机构的改革方案。地主方案很简单,一切土地归地主。农民方案很简单,无须赎买,就得到全部土地,唯独专制制度的方案带有妥协性,错综复杂。没有政府的参加,这个方案就无法实现。……无论从哪一方面去研究1861年的改革,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是一条在所有可能向新制度发展的道路中最缓慢的道路。

——摘编自波波夫《俄国一八六一年“伟大改革”的内幕》

材料二   1861年产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农民遭到了无限恶劣的和痛苦的折磨,但是它改变不了发展的方向,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二十卷《“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861年“专制制度”的改革方案内容,并分析其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列宁为什么说“1861年产生了1905年”?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俄国近代化的特点。
2020-12-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9-20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4 . 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指出:“臭名远扬的懈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同时他又说:“1861年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就完成了欧洲某些老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完成的转变。”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体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农奴制改革是如何掠夺农民的?这反映了改革具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2019-12-14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5 .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民主政治又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所谓来源于美格兰的那种专制。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民专制。自耕农对“民众系乱”“过度民主”的感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国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请回答:
(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既满足“人民”行使权力的要求,又避免“人民专制”的?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综合材料二、三,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825—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亚历山大作这决定时也受到许多贵族的鼓励,这些贵族赞成解放农奴是为了利用日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欧洲对谷物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二:俄国史学家尽管一致承认列宁有关革命形势的概念是正确的,但围绕如何解释这种概念仍有分歧。德国史学家全面否定这种概念,认为涅奇金娜提出的农村大量骚动对政府有关农民问题的政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施拉姆认为,改革前几十年的种种情况并非证明“沙皇和贵族坐在火药桶上”,更不能够谈什么农民革命,只是一小部分农民愤愤不平,而穿上军装的昔日农奴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忠心耿耿地为自己祖国和自己沙皇”作战。

——摘编自张广翔《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3)材料三中德国与俄国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史学争议问题?
2020-11-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政府对土地所有者失去的土地和在这些土地上耕种的农奴进行补偿。农奴获得了自由,逐渐免除了劳作义务,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交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钱……大多数人发现他们背上了一辈子的债务——这是造成疏远和激进的根源。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于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76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体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作者对1861年改革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时期的金融改革,对日本近代化进程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明治维新开始后,由于原始积累的贫乏使政府在推行政策时往往举步维艰。1868年,政府发布了发行纸币——太政官札的公告。由于政府不能有效控制全国各藩货币杂乱,导致太政官札迅速贬值。1871年,政府公布“新货币条例”,规定日元为新货币单位。1872年,国会制定“国立银行条例”,成立股份公司制度的国立银行。1882年,设立中央(日本)银行。1884年,公布《兑换银行券条例》。1885年开始发行可兑换的货币。至此,政府解决了金融市场的融资问题,为日本产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资金。1895年,日本获得的中国甲午巨额赔款,为金本位制积累了必要的准备金。1897年颁布《货币法》,日本银行发行能兑现的银行券,1899年货币制度获得统一。

——摘编自苗灏《财政危机的处理措施对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日本金融改革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指出“中国甲午巨额赔款”对日本的影响,概括日本金融改革的主要特点。
2019-06-0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回归性考试(5月) 历史试题
9 .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是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1872年,日本参考西方各国的学制,尤其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颁布了以教育机会均等思想为基础的《学制》。从划分学区、各级学校及其课程设置,直到海外留学等有关教育规划作了明确的规定。

1879年,重新颁布了以美国教育制度为样板,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教育令》,其特点是中央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尊重地方的自治和自由。

1886年,日本建立了以小学为基础、连贯的学校系统和类似于普鲁士的双规教育制度,企图通过小学教育使大多数国民养成誓死效忠于国家的观念,通过大学和实业学校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这样既保证国民对国家的忠城,又使日本成为一个近代化国家。

——摘编自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指出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
(2)对日本近代化而言,明治时期的教育改革是一把双刃剑。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19-07-0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近代俄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既然天意授我承担起全俄罗斯皇帝的伟任,我一定不辱使命,誓将恩泽关爱惠及所有臣民” “先祖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改善农民状况的措施……但是影响范围毕竟有限。”“我相信,贵族地主们对皇帝是无限忠诚的,也相信你们会为国家的利益而准备随时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我才决定进行这项改革。”“在地主仍保持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农民可在履行了规定的义务后长期使用宅基地,并且使用法令规定数量的土地。”

——摘编自《1861年2月19日宣言》

材料二 农奴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自由”和“土地”。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全面现代化的标志,为3000多万农民带来自由,为资本主义关系和国家经济现代化扫清了道路,并且在地方自治、教育、军事等领域进行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因此被称为伟大的改革。

——摘编自唐艳凤《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解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为推进农奴制改革采取了哪些策略?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改革中解决“自由”和“土地"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现代化发展有何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