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农业现代化始于19世纪50年代后期。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3个对美国农业和农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决定意义的法案,即《农业组织部法》、《宅地法》和《莫里尔法案》。1884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关于阻止在牲畜中蔓延传染病的法令;1887年,国会通过《哈奇法》,开创了合作的试验站制度,即由农业部、各州农学院和农业试验站分工协作,共同承担农业科学研究任务。虽然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到了影响,但是由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农业和鼓励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措施,并设立了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所以美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并未遭到很大的挫折,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到1940年,美国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此基础上,美国用了50余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摘编自孙鸿志《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政策分析及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党的八大召开这一时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准备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提出了农业现代化问题,并通过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制度变迁方式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由于片面地强调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上的“大”和“公”,忽视了社会主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实质内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因此遭到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缓慢增长和波动的态势。这一时期,国家从降低农业税、增强农业贷款力度等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扶持,使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受“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以及国民经济中对工业的重视和倾斜等因素影响,农业发展出现较大波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入全面建设和快速发展时期。在经历了准备时期和初步实践时期之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变革了原有生产经营体制,建立了新的组织形式。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业经营体制和组织方式的变革,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提高了农业产量,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摘编自王国敏、赵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1949201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农业现代化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美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启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前,这个国家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等,其中粮食占出口额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是机器设备、颜料、皮棉和煤。从1822年起主要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改革后,出口农产品仍占最大份额,粮食占一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的需要,国家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90年代其对外贸易额增加两倍以上。

——摘自《苏联经济史》

材料二:《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材料三:“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放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四: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所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3)改革必然充满阻力,上述三国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各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亚洲国家改革对现代化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5)材料中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失败。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
2022-07-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571月,俄国成立了“讨论关于整顿地主农民生活措施”的秘密委员会。9月,总督纳季莫夫上书沙皇表示同意无偿地解放本省农奴。11月,亚历山大二世下诏草案。1858年,成立了特别委员会,起草农奴制改革草案。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废除农奴制的特别宣言》,声称:“朕决定把这一切事业切实地推动起来,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随后,开展一系列改革。1861年成立自治局,颁布地方自治机构法规。1874年进行军事改革,实行普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军校。1864年实行普及教育,发布大学、中学和初级学校条例,实行大学教授自治等。1868年沙皇政府准许免税进口治全、机械制造、钢轨工业所需要的生铁、熟铁和一部分机器。此次改革对俄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张柱荣《1861年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4 . 【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今中外有许多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   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竞,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

——《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教育涉及哪些领域?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治政府推行的地制改革是日本近代化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个性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地制改革始于1869年,明治政府将各藩领主所辖版图(土地)和“户籍”(人民)收归中央。伴随着地制改革,政府着手税制革新,新地税的税率固定为地价的百分之三,一律交纳货币,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由于地税改革,农民有了人身、移居、职业的自由,不再被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了

——摘编自汤晓黎《日本明治政府地税改革探析》

材料二   明治政府地制改革大大增加了只收佃租不事经营的寄生地主的剥削收入。剥削佃租的半封建寄生地主在日本百般受到扶植,拥有强大的势力,对军国主义的一切举措坚决拥护。包括佃雇农在内的上千万农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直接造成了国内市场的极端狭小和资金匮乏,改革后农民的抗争反而更加高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实行的地制改革举措,分析这些举措对日本经济近代化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明治政府的地制改革对日本社会长期发展的不利因素。据此,请你谈谈从中得到的农业改革启示。
6 . 阅读下列材料: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2016-12-12更新 | 229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2届陕西省兴平市秦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