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1)汉代王充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有着怎样的意义。并指出商鞅变法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1522年《新约全书》的德文版在德国出版。1534年,整本德文版《圣经》出版。德语《圣经》是宗教改革运动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宗教教义的源泉,而且是统一德国语言和振奋民族精神的主要动力。

——杨平《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马丁·路德翻译德文版《圣经》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德文版《圣经》的流传对德国的宗教、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在经济上,它完成了在帝国主义鼎盛时期成为经历工业革命的唯一的非西方国家的奇迹。

似乎无可置疑的是,日本人对文化的独特性的强烈意识,对天皇崇拜和国家崇拜的传统,军人光荣感和勇猛的武士道精神,对纪律和刚毅的强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和不畏牺牲的政治文化,加强了日本为战略上的安全和获得市场及原料而扩张为“大东亚”圈这一目标的动力。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中所说的“奇迹”?材料所提供的历史信息能够说明日本明治维新有怎样的历史局限性?
2020-08-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1868年4月4日天皇发布《五条誓文》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列宁眼中俄国实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改革在背景、目的和结果上共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影响改革成败因素的认识。
3 . 社会通过改革不断进步,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王安石关于变法改制的全部构想,可以说都是合乎时势之发展趋向,应乎民众解除患苦的迫切需求的。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司马光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王安石推行新法具有怎样的精神?并评述王安石变法的得失。

(2)阅读材料,完成下表。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相同点

依据

时代相同

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性质相同

结果相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节选)


(3)上述材料中,邓小平阐释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哪些内容?结合所学,说明南方谈话发表的重大意义。
2020-05-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两次崛起举世瞩目。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方面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以“增强民族力量”的。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工业领域采取了哪些“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的措施?举一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2020-05-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历史中,民主成为政治文明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868年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提出“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1871年明治政府建立了由官方指派议员组成的立法议事机构,到70年代中后期,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日本出现了要求开国会、制宪法的自由民权运动,吸引了社会各个阶层参加,各地建立了200多个民权团体,由集体或个人起草的日本宪法草案多达数十种。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1881年政府颁布了在1890年开设民选议院以及制定宪法的诏书,并派伊藤博文前往欧洲考察。1889年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请回答:
(1)近代民主政治中,代议制是民主的基本框架,法治、分权和竞争机制是民主的重要保障,请论述17——19世纪中期英国是如何建立并完善民主制度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民主化进程的特点。
2016-11-27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大事年表
时 间
事 件
1871年
①日本成立文部省,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并重金聘请欧美教授在大学任教
1872年
②日本颁布《固定银行条例》,正式移植欧美股份公司制度
1873年
③日本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1881年
④内务省发布《劝农局处务条例》,提出“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1883年
⑤首相伊藤博文主持修建了豪华的“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室,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
1889年
⑥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7文化的因素。
(1)表格中属于 “文明开化”政策的是 (写出序号),并依据材料一简要归纳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2016-11-18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