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根据图1指出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名称,指出图2政治制度的名称及建立的朝代?
(2)图1、图2是中国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典型代表,图3属于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最高统治者都称为皇帝,他们在权力上突出的共同点是什么?
(3)德意志帝国的皇帝与英国国王,两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023-04-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迎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联邦制与德国联邦制有相同的背景因数。美国与德国都是在国家构建时选择了联邦制,而且都是分权制衡联邦制国家,在联邦制的演进过程中,美国经历了二元联邦主义、合作联邦主义和新联邦主义三个时期;德国联邦制在演进过程中经历了联邦国家单一化、新合作联邦制等。

——摘编自金飞《美国联邦制与德国联邦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联邦权力并不绝对排除州的权力,对未禁止州行使而性质又不属于联邦专有的权力,州仍然享有相应的立法权。但根据联邦法律最高条款,联邦一旦就这些领域的事项制定法律之后,则州法律中与联邦法律相抵触的部分无效;联邦也可以通过立法完全排除州对某些事项的管理。在德国,州作为自身职权执行联邦法律时,联邦具有对(其)执行的指导权和合法性的监督权;联邦可以颁布一般性的行政法规,向各州政府派遣代表,也可以经联邦法律的授权向州政府发布指令。德国基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在联邦专有立法权的范围内,各州只有在联邦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并在授权范围内,才有立法权”。

——摘编自杨利敏《关于联邦制分权结构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德两国联邦制确立的“相同因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德两国中央与地方在法权分配上的差异。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国家政治体制建设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6更新 | 281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辛同学参加了以“战争与民族意识觉醒的关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对于德国曾是莫大的耻辱,而同时它又是德国走向民族大复兴的转折。

——【俄】列宁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

——梁启超


材料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的国家和地区民族的反抗。德意志资产阶级深深感到其利益受到严重的威胁,德意志爱国主义者认识到了加强民族意识、唤醒民众民族自觉的必要性。他们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致力于民族解放斗争,民族复兴运动开始广泛地兴起。

——摘编自罗群芳《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1894年,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895年,严复首次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最终演变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901年,面对“亡国灭种”的严峻危机,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从而开启了近现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精神重构的伟大历程。

——摘编自布海璐、毛维国《论近现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重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民族凝聚力建设探寻》

通过研读,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14更新 | 33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三)历史试题
4 . 《大国崛起》一书对俾斯麦的评价:俾斯麦是一位非凡的人物,具有极为强烈的功名心,是一个重视行动,讲究现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意志坚强,富有感情,并且性情暴烈,干劲十足的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51年,俾斯麦出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的普鲁士王国代表,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俾斯麦在法兰克福的八年改变了他的政治观点,这些改变都记录在他写给柏林的上司的备忘录中。由于不再受到他极端保守主义朋友的影响,俾斯麦不再反对革命而变成了一个实用主义者。他认为要想削弱奥地利的影响,普鲁士需要联合德意志各邦,于是他越来越倾向于要德国统一了。……1862923日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兼任 外交大臣,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大声宣称:“德国(注:这里指德意志) 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会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 ……自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便不希望再有对外战争,以便让德国可以休养生息,培养国力。……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时年29岁。这位年少气盛的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因此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俾斯麦在 18903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

——摘编自百度百科俾斯麦简介

(1)编写一幕发生在19世纪中期普鲁士议会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德国当时政治经济或军事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俾斯麦思想观点及地位的变化,说明俾斯麦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架构。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架构。


——据朱文富杨勇《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的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中日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2022-04-0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治政府在承继德川幕府金融主导力的基础上,以国家力量强力主导货币金融制度的改革。1868 年,明治政府颁布《银目废止令》,将货币制度统一为金币本位。1871年,颁行《新货币条例》,宣布本位币称“日元”,在法律层面建立了统一的近代货币制度。井上馨领导的财政金融改革坚持通货紧缩政策,使得日本初步实现了货币制度的统一。大隈重信建立统一管理的纸币制度,国立银行得到飞跃发展,货币的信用化程度迅速提高。1889年,日本颁行《宪法》,以宪法巩固了近代的金融与财政制度。日本通过甲午战争赔款再次建立并稳固金本位制,真正实现了从幕府到明治初期“与万国并驾齐驱”的梦想。

——仲伟明邱永志《十六至十九世纪中日货币流通制度演进路径的分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政府货币金融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金融改革成功的原因。
2022-03-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结束后,人们对于理性的信仰已经衰落,但以福泽谕吉(1835-1901)为代表的日本国内知识分子,仍然坚定地信仰“进步”这一观念。这一信仰也导致了他们对于中国的负面结论:颓废和落伍的反面教材;是日本实现脱亚入欧的桥梁。福泽谕吉因此认为,日本实现开化的源泉在于西方。福泽谕言倡导“文明开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促使日本发展具有独立自主精神和责任感的公民。福泽谕吉偶尔也规倡男女平等,但是仍然认为女性的主要地位在于家庭。他认为不可赋予政府过多权力。由于对政府持怀疑态度,他不出任任何政府职务。致力于著述、办报、办学。在福泽谕言看来,独立自主之于国家和个人,后者才是前提与基础,个人的独立自由将会促进国家的富强和民主。

——摘编自【美】康拉德.希诺考尔《日本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福泽谕吉的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又有哪些必须批判?
(2)根握材料并结合斯学知识分析福泽谕吉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屋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美国独立后,州与州之间为河流的使用起了争执,为港口的使用权相互械斗,相互设置贸易壁垒,滥发纸币和通货膨胀,战时债务无法偿还,英、法、西班牙在周边虎视眈眈,松散的联盟难以应对危机。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统是德意志历史上的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由于扫除了历史积留下来的障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统一后的德意志经济发展是神速的,而在政治上则难以摆脱专制主义的色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实现统一的因素及统一后德国政治体制的局限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4年,培里叩关以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西方殖民者对日本的殖民掠夺合法化。尽管殖民者标榜亲善、友好。但实际上却是列强们以赤裸裸的武力手段迫使日本成为其倾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原料的市场。欧美殖民大国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在日本开放的通商口岸建立自己的机构,拒绝日本当局的管辖,形成了“国中之国”。殖民者修筑兵营,设立海军基地,并利用其干涉日本内政,严重威胁了日本的安全。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当俄国和日本两国领导人全力以赴地推进农奴制度改革和明治维新运动时,它们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长久的帝国传统以及沙皇、天皇的神圣性,使沙皇和天皇很自然地继续成为改革时期全国人民效忠的核心。也正因为如此,俄国和日本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改革派无不利用王权作为自己推行改革措施的旗帜。尤其是俄国,沙皇本人直接参与并领导了1861 年改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郭永胜、姚雅锐《试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似的历史前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列强侵略日本的特点,并分析列强侵略对当时日本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和日本改革呈现相似性的共同因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是明治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开始,政府强调:凡6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女子与男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利,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母要受到相应的舞惩罚。1883年,文部省公布了《农学校通则》,第二年又制定了《商业学校通则》。一方面,在中学开设实业科目;另一方面,在各级教育上专设实业学校,初等教育开办实业补习学校等,中等教育开办实业中学等,高等教育则开办专科实业学校。1886年,又根据《帝国大学令》改称东京大学为东京帝国大学,分为大学院和分科大学两部,大学院侧重进行学术和科学研究,分科大学以传授专门知识为主,培养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人才。

——摘编自肖兴安、熊家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治维新初期的教育改革。
2021-06-1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