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资本主义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史实表明,明治政府是沿着经济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的权力。较之于其他落后国家的政府,明治政府的“明智”不只在于它能够建立官办企业,还在于它建立官办企业的目的一开始就是明确的:率先进行工业试验,积累经验,为民间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条件。

——《官办企业的拍卖与日本早期

资本主义经济特征》

材料二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

材料三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采用哪个“主义”,从未把自己的任务看成是意识形态的革命,而是当作一项事业。他们心中的目标就是要使日本成为世界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强国。他们并不是偶像破坏者,既没有把封建阶级骂得一无是处,也没有剥夺其财产,而是诱之以厚禄,使他们转而永远支持政府。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路。结合史实说明为实现这一思路,明治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的评价。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的特点。

2018-02-2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选修一第八单元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需要花费。”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的什么社会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2019-07-2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第7单元测评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需要花费。”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2018-09-1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练习卷: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

4 . 材料一: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不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其中的“养之”,即优待和栽培人才。“饶之以财,约之以礼,或之以法”。……“任之”,即任用人才。任用之道,关键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任人唯德。

—武玉环《王安石变法失败错在用人》

材料二: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文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就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教学与自热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技育改革法令……《学制》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校育。《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宣扬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认为学术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新编日本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养之”和“任之”的特点

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和对象方面的变化。

(4)练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关系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五条誓文》


材料二   他们却下意识地执行起日本文化传统中的“选择原理”,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很可能就是“西方文明”(实际上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三   涩泽荣一被誉为整个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祖师爷。提倡“《论语》加算盘”,强调“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也就是说不能丢开经济来空谈政治。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他说:“我的事业是喻义不喻利,国家必须的事业,就把获利放在第二位,在‘义’上该兴办的事业,就干起来,手攥着股票,面对实际,谋取利益,把事业经营下去。”

——《涩泽子爵·话论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条誓文》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个巨大的失误”的依据是什么?此“失误”对日本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涩泽荣一提倡“《论语》加算盘”的看法。(不得照搬材料)
6 . 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 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
——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三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前日本遣外使团考察记述)(欧洲)上下皆以欧美生活为主意,相互精于生理,并以勤劳之力达到其主意为荣,以无为依人而食为耻。……然欧美一般皆生活于利欲之中。如按前所述,其政俗精神属我四民之类。而所谓自主之理,只在一味追营私利,并以此为勤劳之生业。此等固执,余等不敢渐薄。而高等人物中,皆以立议会、设会社、论国政为成就。

—《欧罗巴洲政俗总论》

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

(1)根据材料一,归纳欧洲“政俗精神”的主要特征。

(2)结合明治维新的相关措施,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2018-09-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二历史选修1同步练习卷: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摘编自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摘编自《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摘编自列宁《关于纪念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抄录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反映的问题。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后的俄国在经济、政治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并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1)据材料可知,日本确立了怎样的民主制度?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这部宪法的评价。

2018-03-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练习)
10 . 在俄国的历史进程中,亚历山大二世所主持的农奴制改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解放者”“改革家”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充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 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 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57 年 l 月 3 日,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参加委负会的大多为 大贵族地主,他们并不热心改革,委员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为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 自封建地主的阻力,亚历山大二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 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1861     年沙皇颁布“二二九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 自由,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 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人民版教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以解放农奴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俄国统治阶级 在克里未亚战争失败以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追赶西方的重大举措,它把彼得一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和王历山大一世的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 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当代人不无理由地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2)据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为推进改革进程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在史学家的眼中,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被称为 “大改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这场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