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明治维新是日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起点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1月,明治政府完成了重新划分行政区的工作,在全国设置了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各地长官。新政府于同年9月又进行了新的官制改革,天皇亲临正院“总理万机”,各省长官直接对天皇负责。1889年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天皇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也必须依宪法各条之规定行使自己拥有的统治权。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   鹿鸣馆现象引发的西化主义泛滥达到了文明开化的顶点。以伊藤博文为首的日本政要狂热地为西化造势,在鹿鸣馆西化的示范下,无论贫富皆以西洋为高尚,甚而主张人种改良。总之,是言必谈西洋,西洋人不穿和服,所以要穿西服。甚至竟然出现文盲海员在东京大学执教的奇闻。文明开化基本限于东京等大城市,而在农村,一眼望去仍然是江户时代的风景。

——摘编自赵德宇《日本近现代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文明开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明治维新的经验教训中得到的改革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教育涉及哪些领域?

材料二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竞,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

——《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体现了明治政府怎样的教育原则?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

2018-05-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聊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迫使沙皇政府走上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100—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中的“战争”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废除后,俄国在“政治上层建筑”上进行了哪些调整?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的理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适在五四之后,就呼吁“死心塌地”学习西方,不要怕“模仿”,也不必担心“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要敢于承认我们文化的落后,正视我们“百事不如人”。主张“全盘地西化,一心一意地走世界化的路”。之后他又提出:“无论什么文化,凡可以使我们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都可以充分采用、充分收受”。他说:中国文化的出路不完全是师法国外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采用世界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一步一步地自觉改革。有人说“胡适是主张自己向着西化的怀抱猛扑,让中国固有的文化自然而然地从西化怀里找回到‘中国本位’”。这是一种“矫枉必须过正”的宣传手法,也是他最崇拜的梁启超惯用的宣传方式。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早期,以福泽谕吉为首的启蒙学者,将西方现代国家为参照系,对日本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们很少提及日本人的优点,而是偏重于自我批判。在席卷日本人的文明开化潮流中,确实出现了盲目崇拜欧美人,完全否定自己的民族虚无主义,曾担任外务卿的井上馨甚至主张:“化我帝国和人民,恰如欧洲邦国,恰如欧洲人民”的全盘西化的主张。后来,欧化主义一度使日本人迷失了自我,引起了人民反感。先进的日本学者主张国粹主义,致力于克服前段自我认识的偏差,重新挖掘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优点,尝试全面地对日本人加以评价。但他们并不是顽固地倒退到复古主义,并不反对学习西方,立足于扬长补短,在挖掘日本人的优点时,也毫不留情地揭露日本人的弱点。

——摘编自杨宁一《了解日本人:日本人的自我认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和日本学者对待西方文化态度变化的共同之处,并简要分析胡适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某种意义说……中国的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就是两个东亚的不甘于屈居人下的国家的自救行为。
——陈悦《甲午战争失败是因中国不懂得拥抱世界》
材料二     宪法代表了国家的精神,国家的立场,国家的主义,国家的构造,国民的权利,是描述国家根干的基本原则。只要我们透过日本宪法,就可以知道,在清日战争的时代,日本国家体制已经完成了向近代国家体制转型的理论基础,而且开始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付诸于实践。
——《对话宗泽亚》(凤凰网历史频道)
材料三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以强兵为富国之本,强兵后的侵略对象就是中国,所以日本的富强,整个是建立在侵略中国的基础上,促成日本经济起飞的第一笔财源就是甲午战争的赔款。日本的现代化就是建立在剥削、侵略和残害中国的基础之上。
——石佳音《“台独”意识发端于甲午战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国的“自救行为”共同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日本宪法确立了什么样的“近代国家体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日本的体制转型对亚洲其他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
(3)概括材料三中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材料谈谈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2016-11-27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2016-12-12更新 | 229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摘自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摘自《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摘自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9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高二模块考试历史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梭伦还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等,并按照财产等级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这些新的法令还包括:设立四百人会议;禁止买卖婚姻,保障妇女孤儿的利益;修改死刑法;其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措施。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3: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1)据材料1、2,说出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各自要解决什么社会矛盾?
(2)归纳材料3中大久保利通的主要观点,其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
(3)概述这三次改革的结果,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