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糖业由盛转衰,清政府着意扶植糖业发展,同洋糖进行抗争。1898年,户部建议江西等“种蔗之地,广植丰收,购机制造,则岁增之利无算”。1909年,四川总督赵尔巽派人赴日本考察新法制糖,预备回国后正式成立公司,后因辛亥革命爆发而罢。1929年,中国企业家发起国糖保护运动,国民政府给予这些企业家经营特权,并修改关税,保护原料糖进口。然而,由于时局动荡、国力不济等原因,中国糖业发展始终成效甚微。

——摘编自赵国壮:《东亚糖业史研究》

材料二江户幕府初期,日本多次派使节到中国学习制糖技术。明治初年,又从福建引入优良甘蔗品种。1895年,日本侵占中国的糖品生产基地台湾,以之为基础,加快制糖业发展。1906年,政府设立负责糖业调查、补助等事宜的糖业改良事务局。日本糖品产量增长了3倍以上。与此同时,日糖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

——摘编自(日)社团法人糖业协会:《近代日本糖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日两国糖业发展途径的相同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日两国糖业发展的不同结局及其启示。
2022-10-27更新 | 3099次组卷 | 12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材料一   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摧毁了阻碍德国统一的内外势力和德意志联邦的全部旧关系,完成了300多年来德意志民族不断追求的统一大业,并把德国带入了现代化国家的行列。统一的德意志民族不再任由欧洲强邻欺压和宰割。统一也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生产力的发展。但其保留了专制主义的君主政体,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煽动并利用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德国成为欧洲国际政治中不安定的根源之一。

——摘编自唐晋主编《大国的崛起》

材料二   1945年2月,在法西斯灭亡的前夕,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一致同意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9月,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尽管如此,接受了历史教训的德意志民族,在东欧剧变的历史环境下争取民族统一。1989年,民主德国宣布“柏林墙”开放,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1990年,在美、英、法、苏四强同意下,两德达成统一。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德国两次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两次统一的方式的差别及其影响的不同。.
2022-02-13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22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俄国农民将村社叫做“米尔”,它是俄国农民的自治机构,是农村的基本组织细胞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农村村社被俄国人视为“特殊的俄罗斯精神”。阅读材料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村社这个封闭的宗法制的小天地里,个人是微不足道的,唯有集体才有意义。农民的一切一土地、婚姻、社会地位等,都是米尔给予的。在农民的意识中,米尔是至高无上的和万能的。农民们感叹:“谁能大过米尔?别与米尔争!”米尔就是伟人,来尔就是伟业哪里有村社的手,哪里就有我的头”;“不可控告米尔,唯有上帝审判它”。面对米尔,农民们感觉到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将自己交给村社才有出路。村社是自己的精神依靠和物质保障,所以他们“紧抱着村社不放,甚至不敢想象没有村社自己能否生存。”

——罗爱林(《试论村社制度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1861年改革后,村社大会成员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是年轻化,不再是长者的统天下;第二,农村成年男子大批外出打工,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如女参加村社大会愈益有普遍性;第三,村社无地成员在土地上无表决权,但在讨论其他问题时享有充分权利。

——【俄】普·思·兹里亚诺夫(十月革命与农村村社》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61年改革后俄国村社组织长期存在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村社组织的存在对19世纪后期俄国社会的影响。
2021-03-20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