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影响着整个民族人民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方向。德意志民族主义在德国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对德国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中世纪以来,德国一直处于封建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当时大多数德国民众不觉得自己是德国人,而是普鲁士人、巴伐利亚人、法兰克福人等,也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没有尊重和认同感,在他们的心目中不存在德意志民族观念,他们意识不到德意志。直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人们的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苏醒。德国知识分子也在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启蒙”下,开始关心政治,并有了政治觉悟,于是,德国文化民族主义诞生了。19世纪,拿破仑帝国的扩张使德意志民族的地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在全德人民高涨的要求民族团结、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情感中上升为政治民族主义,德意志近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体系最终形成。德国统一后,灿烂辉煌的物质繁荣和普鲁士流传下来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德意志民族优越感不断膨胀,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并加紧扩军备战。最终,之前反对民族分裂、渴望祖国统一、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理性意识,开始一步步向极端民族主义发展。

——摘编自葛丽《德意志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族主义对德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1873年,尼采一改战争时期的钦佩态度,转而激烈地批判德国人因为战争的胜利而失去忧患意识。所谓“大政治”是那个年代的流行政治语汇,用在俾斯麦身上,指的是一种以“铁”和“血”(也就是现代科技和军事)作实力支撑、在列强之间维持巧妙平衡的“强权政治”。尼采的大政治则要求突破民族主义,通往更高的文化追求。于是,当仍停留在19世纪民族主义的俾斯麦还在使出浑身解数维系欧洲平衡之际,尼采成了最早的欧洲一体化,甚至全球化思想者。尼采的大政治成了一种以文化价值为主导的政治,俾斯麦的大政治终究仍以文化为政治的手段。俾斯麦通过唯实政治的权利游戏、通过铁与血的结合统一了德国;尼采则以文明底下的生命问题为切入点写作《悲剧的诞生》,为新生的德国赋予世界历史使命。此两者同为那个时代重要的权力意志事件,前者显赫而后者隐蔽,分别体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和精神危机。

——摘编自余明峰《尼采、俾斯麦与大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采与俾斯麦“大政治”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尼采与俾斯麦“大政治”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结束后,人们对于理性的信仰已经衰落,但以福泽谕吉(1835-1901)为代表的日本国内知识分子,仍然坚定地信仰“进步”这一观念。这一信仰也导致了他们对于中国的负面结论:颓废和落伍的反面教材;是日本实现脱亚入欧的桥梁。福泽谕吉因此认为,日本实现开化的源泉在于西方。福泽谕言倡导“文明开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促使日本发展具有独立自主精神和责任感的公民。福泽谕吉偶尔也规倡男女平等,但是仍然认为女性的主要地位在于家庭。他认为不可赋予政府过多权力。由于对政府持怀疑态度,他不出任任何政府职务。致力于著述、办报、办学。在福泽谕言看来,独立自主之于国家和个人,后者才是前提与基础,个人的独立自由将会促进国家的富强和民主。

——摘编自【美】康拉德.希诺考尔《日本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福泽谕吉的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又有哪些必须批判?
(2)根握材料并结合斯学知识分析福泽谕吉思想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上半叶, 美国领土不断向西扩张,北部的资本家同南部的奴隶主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西部土地和人口的斗争。到19世纪50年代,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斗争越来越激化,黑奴制成为斗争焦点。1860年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林肯当选总统。1861 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签署了《没收法案》,决定将叛乱分子的奴隶作为财产没收并予以解放。为了扭转内战初期北方的失利,1863 年1月1日,林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通过了禁止奴隶在美国存在的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修正案的通过表明,美国从法律上彻底埋葬奴隶制度。这一胜利和林肯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这也是美国人民长期斗争的胜利。

——摘编自陈书明 《林肯和黑奴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废除黑奴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林肯废除黑奴制度。
2022-01-18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8年,明治天皇宣布对日本实施全面改革,在军事方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1870年,从欧洲考察军事回国的山县友朋提出军事改革要“内足以镇压草贼,外足以伸张对峙之势”。18731月,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建立近代军制。新征集的义务兵按法国陆军模式加以训练,使用新式枪炮和近代西方的军事编制。19世纪80年代后,又设立各种军事院校培养军事干部。新式军队称为“皇军”,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1878年,日本颁布的“军人训诫”,并且以“武士道”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对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编自李其荣《世界通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军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是基督教统治的统一文明区,“基督教世界”俨然是一个政治实体,在这个实体中,国家的政治独立性被淡化、弱化,宗教神权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而西欧盛行的分封制使已经形同虚设的国家权力又被大大小小的贵族层层分割。14世纪以来,整个西欧陷入连绵不断的封建贵族混战之中;与此同时,西欧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对贵族破坏城市自治和商业自由的行为越来越难以忍受,转而与国王联手,共同对付贵族。15世纪上半叶的宗教会议运动则标志着基督教世界开始解体。早期民族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些国家有意大利的城市国家、法国、英国和西班牙。对于这一历史现象,西方史学家大都给予高度重视,因为它对即将迈入近代的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19世纪民族主义逐渐发展成为德意志地区的一股重要思潮,哲学家费希特认为,除非铲除掉各邦君主,否则德意志民族便根本不可能诞生。经济学家李斯特则针对英国商品的倾销主张建立受保护的民族经济体系。在德意志民族主义思潮的推动下,1871年德意志帝国得以建立,这标志着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摘编自孟钟捷《德国筒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民族国家和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民族国家和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2021-08-2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新课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