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力差异。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019-05-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归并各小都、乡邑、聚(村落)为大县。全国凡四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每县置一县令,掌管全县政事,消除领主政治的残余影响。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臣等所居即天子之土,臣等所牧即天子之民,安能私有乎?今谨收集版籍(注:“版”是指各藩的领地;“籍”是指领地上的人民)奉上,愿朝廷处置。

——摘自《萨、长、土、肥四藩主奉还版籍奏文》(明治二年)

朕惟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副,政令归一。朕前听纳诸藩奉还版籍之议,新命各知藩事,使之各奉其职……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

——摘自《废藩置县诏书》(明治四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述的改革措施。据材料二,概括废藩置县的过程。
(2)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说明这两项改革措施在作用上的相似之处。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对领土狭小且海岸线漫长的日本来说,外国人以及他们船队的出现很容易被大多数民众发现。在19世纪,日本的舆论一直是从对外来威胁的感知走向对国家认同的认识。日本在文化选择方面相对自由,它早已引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接受西方方式并不会带来多大的震动。维新武士们在摧毁幕府,重建天皇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国家的过程中,能够在政治上转向西方民族主义的理念,这个理念还能够被抹上神道的色彩。日本在一个军事统治阶级的领导下,士兵更倾向——保卫一国的领土而非保卫一套思想观念,这一点与民族主义也有关联。因此,日本人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形成了民族主义,找到了一个协调文化传统与当下冲突的途径,即通过维新追求“富强”的道路。这一新发现的民族主义也深深影响了“自由主义”的宪法运动。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倒幕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在1868年夺取政权并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后,立即着手对旧制度进行改造,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构。1868年4月,明治政府颁布《政体书》,规定中央政府组织形式为“太政官”,下设行政、议政、司法三个部门,地方设置府或县,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政体书》标榜三权分立,实际上大权集中在天皇及其重臣手里,是一种君主专制制度。取消大名对本藩的统治权,废除藩政,

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派知事治理,旧藩主移居东京,领取世袭棒祿;废除封建等级制,取消武士特权,废除“贱民”称谓,实现“四民平等”。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1)根据材料,概括明治政府改造旧制度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的影响。

2018-05-0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阶段性测试(4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