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如图是某同学学习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图,依据所学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处分别应为哪两个事件?
(2)①事件除了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外,还产生了哪些其它影响?
(3)工业革命后,俄国被迫进行改革,简要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
2020-07-22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新课练04 欧美政体-2020年【衔接教材·暑假作业】新高三历史(人教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2020-04-22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十年分类-专题03作用、影响、意义类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民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的改革。这是俄国在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前进的一步。农民改革的内容是资产阶级的,农民的土地被割去的愈少,农民的土地从地主的土地中分出的愈多,农民交给农奴主的贡税(即“赎金”)数目愈小,各地农民在处理自己的事情时愈是不受农奴主的影响和压迫,这种资产阶级的内容就表露得愈明显。农民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农奴主的统治,他就在多大程度上处于金钱的支配之下,处于商品生产的条件之下,处于对不断出现的资本的依赖地位。

——《列宁全集》


(1)材料中的“农民改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农民是怎样得到土地的?
(2)应当怎样理解“‘农民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的改革”?
2019-08-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专题7测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赫尔岑在《钟声》上公开宣称“解放是一种欺骗”。奥加廖夫认为这是“旧农奴制被新农奴制所代替”。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支持者,用通俗的群众语言,写了一份革命传单《领地农民的同情者向领地农致敬》,当中对农民说道:“你们不会从沙皇那里得到你们所想要的那种自由。你们是地主的农奴,而地主是沙皇的奴才,沙皇是站在地主之上的地主……”揭露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同贵族地主的相互勾结,号召农民团结一致,做好起义的准备,反对地主和沙皇。

——摘编自徐云霞《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革前的农奴想得到怎样的“自由”,最终结果是怎样的?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和结果。
2019-08-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专题7测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佩里(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强烈地冲击着幕藩统治者。将军和大名的生活日益腐化奢侈,其购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商品,便需要大量的货币……将军和大名因财政问题,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于困境。

材料三   在德川幕府统治的两个半世纪内,总共发生了农民起义2600余次,而1854—1867年就占319次。有些起义提出了“改革世道”的口号。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概括指出三则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中期日本怎样的社会状况。
(2)针对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日本先后出现了哪些运动或改革?
2019-08-0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8.1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需要花费。”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的什么社会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2019-07-2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第7单元测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6年3月,《巴黎和约》签署及有关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束和亚历山大二世内外政策改弦更张的开始。他在解释签署和约条件时表示,要巩固国内秩序,法庭要充满正义,每个人及其劳动成果要受到法律保护。这是即将进行改革的谨慎的暗示。这一暗示引起了贵族的警觉和不安。为此,亚历山大二世向贵族们解释道:“传说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对的……你们可以将此告诉你们周围的所有人。我在彼得堡也对首席贵族们讲过这番话。但我并非完全反对解放农民,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一天早晚会到来。我想,诸位同我的见解是一致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编自《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俄国现代化》

材料二 俄国的农奴制延续到1861年。在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时,农民却被迫交纳远远高于当时土地的市场价格的高额赎金。对于农民来说,支付赎金是一场掠夺,它夺走了农民多年积累的资金,阻碍了农业经济按市场原则改组的过程,使俄国农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这种掠夺农民的暴行在易北河以东的农奴制国家和地区的确是罕见的。1861年改革不仅没有废除中世纪的村社组织,反而加强了村社的经济职能。农民赎买份地,地主不是同农民而是同村社签订契约。村社限制农民离开农村,遏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改革前拥有土地的数量,地主占去了一部分农民的好地。俄国农民的不自由和任人宰割的状况在欧洲是独一无二的。

——摘编自《试论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解放农民的原因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材料二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磋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当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者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政变原因答客难》

材料三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三中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
2019-07-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练习:第9单元测评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归并各小都、乡邑、聚(村落)为大县。全国凡四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每县置一县令,掌管全县政事,消除领主政治的残余影响。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臣等所居即天子之土,臣等所牧即天子之民,安能私有乎?今谨收集版籍(注:“版”是指各藩的领地;“籍”是指领地上的人民)奉上,愿朝廷处置。

——摘自《萨、长、土、肥四藩主奉还版籍奏文》(明治二年)

朕惟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副,政令归一。朕前听纳诸藩奉还版籍之议,新命各知藩事,使之各奉其职……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

——摘自《废藩置县诏书》(明治四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述的改革措施。据材料二,概括废藩置县的过程。
(2)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说明这两项改革措施在作用上的相似之处。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

材料二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2019-03-27更新 | 564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检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