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天津条约》改订日期愈加临近,为商讨条约改订,总理衙门于18682月首次正式向西方国家派出外交使节,以前美国公使蒲安臣为代表的清朝官员一行30多人正式访问美国和欧洲。蒲安臣使节团如期拜访各国元首,但是,诸如传教、通商、铁路建设、鸦片贩卖、治外法权及中国内陆航运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使团于187010月回到北京。蒲安臣使团是中国政府出访欧美的第一个正式外交使团,为中国外交礼仪、机制的近代化奠定了第一块基石。187111月,明治政府派以岩仓具视为代表的使节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其规模超过100人,任务是:第一、向签订条约国元首传递外交文书;第二、提前为修改条约进行协商;第三、调查西方各国制度和文化。其中,为修改条约事先开展的协商,从访问的第一个交涉国美国开始,就已宣告失败。使节团历经两年多时间,相继走访美国和欧洲各国,实地考察了当地近代化政策走向。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等

(1)据材料,指出中日两国使节团出访的异同。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使节团出访对各自国家发展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爱国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显示了中国传统爱国主义的新的历史内容。首先,面对着清王朝当权派对外一味妥协迁就,而内部则腐败不堪的状况,魏源强调不改革就不能抵制外来侵略,根绝烟毒泛滥,他在漕运、盐政、水利等具体经济领域里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次,魏源编写《海国图志》并提出了著名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他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高度来认识。最后,人民群众和清王朝统治集团对侵略势力的不同态度,使他看到人民群众反侵略的力量,从这种认识出发,他还进一步提出人民群众是决定国家存亡的力量的思想。

——摘编自唐凯麟《湖湘学术开生面,睁眼世界第一人——试析魏源的爱国主义思想》

材料二   海防之道,莫要于知夷情也。知夷情则强弱之势审,而胜败之机决矣;不知夷情则事事乘错,变每出意之外矣。故知夷情与不知夷情,利害之相悬奚啻天渊哉!夷情备采者,采清人魏默深《海国图志》中所辑。其余海外各国之夷情,未有此书之详尽也。因译以刊行,任边疆之责者,熟读之得其情,则战能挫其锐,攻以制其命。国势一张,折冲万里,虽有桀骜之盗,彼恶能惩其伎俩哉!

——摘编自[日]大槻祯《重译<海国图志>叙》(1854年)


(1)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爱国主义思想的“新”内容,并结合所学加以评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重译《海国图志》的动机及时代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部分学者这样评价明治维新“:天皇制绝对主义是……代表绝对主义封建反动的一面。”关于以地税改革为中心的土地制度的变革,他们认为,改革后的地税仍是封建地租,只不过缴纳的对象由领主变为国家,地租的形式由实物变为货币而已。他们认为,“新地税的性质,在本质上和农民耕种领主的土地被征收封建贡租完全一样”。但是,众所周知,新的地税被政府用来兴办了一系列工矿企业,变成了对华族和士族的支付公债,促使其转化为工商业金融资本,起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以地税为主的财政收入,被大量地用于修建铁道和船只,扩大了资本主义市场。土地的自由买卖,自由种植,农民具有了自由身份,使农民大批破产转化为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者,有利于原始积累的进程,加速了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敬秀《明治维新性质再辨析》


(1)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中地税改革的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治维新时地税改革的成效为例,简要评析明治维新中的“天皇制绝对主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农奴制改革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反对教育中的等级制。1861年,政府在解放农奴的同时,决定发展乡村初等教育。除原属救会的学校外,其余新办学校全归国民长育部管理。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初等国民学校章程》,地方自治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可以办学,入学儿童无等级、信仰方面的限制。在各省、县建立学校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的组成要体现民主的原则。在1861-1871年的10年间,地方自治会小学成为俄国当时最流行的初等学校类型。由于经济发展,七十年代又兴办下许多工矿,交通,农林等专门技术性院校,高级女子专修班在6070年代得以建立。

——摘编自陈美玲《俄国1861年改革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教育改革产生的主要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亚历山大二世的大改革是国家、地主和农民各种对立利益之间进行复杂的协调、折衷的结果。政府被迫对地主作了多种多样的让步,219日法令的许多缺点和改革明显的不彻底性由此便可以作出解释。村社保留了连环保,集体负责向国家纳税和交纳赎金。俄国农民在解放后仍没有充分的个人行动自由。大改革把俄国推向比较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但是这离真正的稳定还很遥远,尤其是在政治方面。改革前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改革后工业的迅猛发展又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便沉积在没有解决的旧问题之上。社会各阶层不满意国家缺乏民主和自由的专制统治方式,但国家又坚持这种方式,激进知识分子掀起的革命运动就出现了。

——摘编自曹继安《评亚历山大二世的俄国大改革》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改革”不彻底的表现及其成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改革“大改革”的主要影响。
2022-03-09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下半期,俄国的直接税发生了重要变化,按等级征税的制度被根除。对国库而言最有数果的直我应是企业活动,农民肩上的负有所战轻,但尚表办理全子线的光主农民被强行就范,赎金明显超过了人头税。间接税制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19世纪最后30年间,酒税收入又翻了一番,按收入量而言,关税仅次于酒税,19世纪下半期随着手续费和对外贸易的增加,关税在俄国税收中的作用急剧提高。总之,政府将征税重心放在间接税上成为税收跳跃式增长的基本原因。1861~1900年,俄国间接税收入增加了4.5倍19世纪末,俄国间接税占全部税收的85%。虽然欧洲其他大国预算收入也以间接税为主,但未像俄国间接税比例如此之高。

——摘编自张广翔《19世纪~20世纪初俄国税制与经济增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俄国税制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俄国税制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文明与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1840年,眼看一个老大帝国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远来的“夷狄”小邦,日本朝野为之震动,这可视为日本人现代觉醒的开端。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或称“佩里扣关”,成为日本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甚至可以看做明治维新的起点。明治政府实施以西方国家为榜样的“文明开化”政策,号召动员国人学西方,下令神佛分离,儒学被全盘否定,西装被定为官服。画家放弃了自己的民族风格,民族音乐让位于贝多芬、瓦格纳。一时间,“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如无本之木,缺乏支撑点,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冈仓天心针对“全盘西化”的倾向,提出了以回归儒学、恢复民族自觉、重建日本文化为目标的“亚洲觉醒论”。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文明开化”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明与文化“离异”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明与文化“回归”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17月,新政府成立最高教育行政机构文部省,将建立近代教育体制作为重要任务,并开始关注女子教育问题。12月,文部省颁布“设立女子学校公告”,指出“人所以能昌其家业者,端赖男女各知其职分也。今虽有男子学校,而女子之教未备,故此番雇西洋女教师,开官立女子学校。自华族至平民,若纳资费皆可许其入学”。这一公告表明女子教育被纳入近代学校教育体系,使日本成为东亚国家中女子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在文部省的积极推动下,东京女学校、京都府立的新英学校及女红场、开拓使女学校三所女子学校在1872年内相继成立,这是近代日本最早的一批官立女子学校,从此拉开近代女子教育事业的序幕。

——摘编自戴婉莹《明治前期(1868-1886年日本女子教育探析》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近代女子教育事业的内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开启近代女子教育事业产生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俄国农奴制改革前,领地农民的同情者建议全体农民应当彼此和睦,以便时机一到一致行动。当时机未到来时,应当保全力量,自己不要作无谓的牺牲,即是说要保镇静,任何人不要暴露自己。至1861年,俄国沙皇在“二一九法令”中宣布:“对自己全部土地仍然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根据这些基本原则拟定的那些法令要对农民和家务农奴未来生活的安排作出规定,建立农民公社管理制度;但为了保留对双方都有利的当地原有制度起见,朕听凭地主与农民进行自愿协商。”

——摘编自《领地农民同情者致领地农民书》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1年前俄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并说明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解放后的所获并揭示“自愿协商”的真相及其历史局限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推行军事改革,大力发展海军。1868714日,明治天皇在宫中审视了军务官的表折,折上写道:耀皇威于海外,非海军而莫属,当今应大兴海军…明治天皇立即谕令全国;海军之事为当务之急,应从速奠定基础,在此谕令下,幕府的海军全部转到了新政府制下,各藩所辖的军舰也几乎“献”给了新政府,在天皇的旗帜下聚集了全日本可供海军使用的一切军规。日本兵部省计划未来的海军将要超过英国,在20年内拥有大小军规200艘,装各蒸汽铁甲舰50艘,海军经费提到和陆军经费等同的高度。为加快海军建设,明治天皇于1887年从内库中提取30万元作为海军建设费用,此举带动的海防损款总额达到103万。1893年,明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1/4薪俸用作造舰。

——摘编自陆培法《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海军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海军的原因。
2021-11-06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