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顺应时代的潮流的改革,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材料二   神农氏没,皇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摘编自《周易•系辞下》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核心,简要评价改革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6-22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0政治制度-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向近代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当时中国存在的自我中心主义与君权神授”“三纲五常这些封建教条成为禁锢人民思想、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而近代日本由于对文明认知的开放性、广源性与善于学习、见能思齐的民族性格,其维护旧体制、抵制变革的力量远不如中国。同时,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推动力量也非常薄弱,而日本一些长于韬略、精明强干的人才在德川幕府被推翻之后,便陆续聚集到中央政府之中,他们居于整个倒幕运动乃至明治维新的领导地位,善于把握时机,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动员全民参与。另外,日本实行的是幕藩体制,各藩大名通过组织自己的藩政府来进行自治。相较于中国清王朝那种唯一的试错主体,在日本,民间和个人成就了多元的微观试错主体。

——摘编自庞绍堂、石晶《中国近代变革失败原因探析——从中日近代化制度成本比较谈起》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与日本政治变革的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与日本政治变革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2023-06-21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突破卷1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铁路建设较为缓慢。1855年,俄国铁路总长度仅为980俄里。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财政和行政管理措施。并为私有铁路公司作为建设资金的股票和债券提供5%的收入担保。1870-1880年,俄国政府将境外发行债券中的6亿卢布入股政府的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用于购买私有铁路公司的债券、股票等。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政府全面收购私有铁路公司,统一运价。随着帝国主义在远东地区矛盾的加剧,90年代俄国铁路修建的重心转向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至90年代末,铁路长达5万多俄里。

——摘编自张广翔、逯红梅《19世纪下半期俄国私有铁路建设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半期俄国铁路建设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2023-06-10更新 | 4796次组卷 | 16卷引用:考点巩固卷1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31年,马志尼在法国马赛创立了青年意大利党,希望以发动起义的方式建立一个统一的意大利共和国。尽管起义失败,但它唤起了意大利人的民族意识。1848年,西西里爆发的起义揭开了意大利1848年革命的序幕。同年,撒丁王国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并出兵支持北意大利的独立运动,与奥地利开战,但独立运动遭到奥地利的镇压。1852年,加富尔被任命为撒丁王国宰相,他依靠灵活的外交手腕,使撒丁王国成为意大利统一的主导力量。1860年,西西里再次爆发起义,加里波第率领远征军前往支援,解放了西西里岛和那不勒斯;基于民族统一的理想,加里波第等人决定让独立的南意大利并入撒丁王国(次年改称意大利王国)。1866-1870年.意大利借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之机,从奥地利手中收复了威尼斯等地,并攻占了受法国保护的罗马,完成了国家的统一。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长篇连载,将马志尼、加富尔和加里波第合称为“意大利建国三杰”。

——摘编自袁鸿宇、秦方《“意大利建国三杰”形象在近代中国的塑造及演变》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意大利建国三杰对近代意大利统一大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意大利统一的历史影响。
2023-03-20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67月,沙皇任命斯托雷平为大臣会议主席(首相)。斯托雷平上台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地方行政改革计划最重要的内容是设立地区总长,由地区总长接替首席贵族和土地调解官的部分职能,省督的职能也得到了扩大。新的社区管理单位是自治局,自治局由各阶层代表组成。同时,要扩大地方自治局选举人的数量,并扩大犹太人的权利。同时,1906年颁布法令规定农民有权退出村社,随时可将份地确定为私产,以建立独立田庄和独家农场(完全脱离村社的土地),通过农民银行扶持“殷实”农民建立独立田庄和独家农场。19091913年,沙俄粮食年均总产量为50亿普特;1913年的俄国粮食人均产量纪录直至赫鲁晓夫时代才被打破,当时的俄国成了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摘编自李丹,陈丽平《简评俄国的斯托雷平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托雷平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斯托雷平的改革。
2022-10-06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普鲁士政府意识到,"旧世界已失去魔力……这个流尽鲜血的国家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适应时代的新要求,用类似的方式将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我更新"。

——维尔勒·魏登菲尔德:《德意志道路》


(1)指出德意志是怎样“适应时代的新要求”“自我更新”的?

材料2   恩格斯在186411月就曾经这样预言:“这种人民战争……它的结局无疑地将决定整个美国几百年的命运。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奴隶制度一经粉碎,这一国家就会繁荣起来,在最短时间它就会在世界历史上占据完全不同的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1卷431页


(2)恩格斯所说的“人民战争”指什么?用史实论证“在世界历史上占据完全不同的地位”。

材料3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所以日本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效仿英国,鼓励民众发展工商业。

——大久保利通(明治维新第一政治家,号称东洋“俾斯麦”)《殖产兴业建议书》(1874年5月)


(3)指出材料的核心内容。
2022-08-20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98月,在内务部审核完各省贵族委员会制定的本省农民条例草案之后,内务大臣兰斯科伊向沙皇递交了一份总结性奏折,将贵族对农民问题的总体意见分为三类。第一类贵族在绝大多数省份都属于多数派,他们很少支持解放农民,最关注的是自己作为地主的物质利益,认为改革只会给他们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导致贵族贫困和破产。他们虽然宣称放弃农奴制,但是仍然以各种形式隐性维持自己的权利。第二类贵族的出发点不是个人物质利益,而是整个贵族的等级利益。他们大多是富裕而著名的地主,希望通过改革建立英国式的大土地贵族,保留贵族等级的领地权和社会影响力,真正的目的在于不带土地解放农民。第三类贵族主张完全废除农奴制,废除地主对农民的权利,认为农民应该通过赎买将全部或部分份地变成自己的完全财产,保障农民在经济和社会关系上的独立性。

               —— 张广翔、李振文《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时期的保守派贵族初论》


(1)据材料概括贵族对农奴制改革的三种不同方案。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改革的最终方案及所体现的政治智慧,并简要评价。
2022-02-19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京滨铁路是日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世纪60年代末,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1869年,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京滨铁路于1872年全线竣工。明治天皇和政府主要官员参加了铁路开通仪式。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报刊杂志竞相报道火车的神奇,不再视火车为“奇技淫巧”。“洋货”“洋风”“洋俗”也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开来。东京也吹拂洋化之风,铁路和时髦的银座街区同被视为“文明开化”的象征。日本铁路事业的发展由此呈不可逆转之势。

——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滨铁路得以建成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京滨铁路对日本的影响。
2020-07-12更新 | 2583次组卷 | 28卷引用: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
9 .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民主政治又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所谓来源于美格兰的那种专制。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民专制。自耕农对“民众系乱”“过度民主”的感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国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请回答:
(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既满足“人民”行使权力的要求,又避免“人民专制”的?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综合材料二、三,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