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古往今来,世界各地区之间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代,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崇信佛教,且极力倡导佛教发展。如仁寿年间,全国重要、高规格寺院达3792所,剃度僧人23万之众,造像、写真、译经等诸项佛教事业,亦颇具兴盛。

唐代,国力强盛,交通发达,使佛经多元化传入,译经成果亦颇为突出。其中高僧玄奘西游归来译经论75部、1335卷;高宗时义净取经译经论61部、239卷。佛经的大量翻译,亦使佛教法会盛行,广泛传播,深入民间。在唐代,统治者实行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以道养生的三教并用政策,佛教在统治者的推崇下趋于盛行。

——摘编自董鹏昭《我国佛教的发展历程》


(1)依据材料,比较隋唐两朝佛教传播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佛教传播的影响。

材料二   15001800年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南美洲、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大约5000万欧洲移民到了西半球。19世纪早期,大多数移民来自英伦诸岛;在19世纪中叶的10年间,移民主要来自德国、爱尔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到了19世纪末,则主要来自东欧和南欧。英国移民常常是为了逃避危险的工厂和早期工业城市的肮脏环境,大多数的爱尔兰移民是由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铃薯饥荒而背井离乡,上百万的犹太人因为沙皇的排犹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离开俄国。这些移民中的很多人加入了美国的劳动力大军,在新的工业中心如纽约、匹兹堡和克利夫兰定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2)依据材料,概括世界范围内移民浪潮的发展变化。结合历史背景加以分析。

材料三   187111月,明治政府决定派遣由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木户孝允等4人为副使的使节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进行考察。在考察中,重点研究欧美各国宪法的木户孝允认为“尤当取者,当以普鲁士为第一”。岩仓具视早就强调日本国体的特殊性,认为“普鲁士宪法最适合于渐进主义”,应以普鲁士宪法为模范。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的主张。
2021-02-1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川幕府逐一地断绝了同西方世界的联系,要使日本与世隔绝、一成不变,以便使他们的统治永存。但日本还是有了某些发展,这些发展渐渐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力量对比,打破了现状。日本社会正处于转变之中。它正经历着深刻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而这又酿成了政治上的紧张局势;这种紧张局势在海军准将佩里迫使日本打开贸易大门时达到极限。日本人中的很多人已充分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改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治维新前的日本面临的深刻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是如何进行社会改造的。
2020-03-0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余所见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其见废者,又大率皆有合于政治之原理,至今东西诸国行之而有效者也。

——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请从经济角度举两例说明“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称赞王安石的原因。

明治政府认为强有力的经济是国家实力的基础,因此兴建了现代化交通、通信和教育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支撑了工业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政府将其大部分企业出售给和政府官员关系密切的私人投资者。……到了20世纪初,日本进入了主要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初日本实现工业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
2019-01-1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昌平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4 . 政权架构与运行机制是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分官阶为九品……中书令门下侍中及尚书令皆为三品官。若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奉侍皇帝。故就官职名义言,这三个官原本都是内廷官。中书主发令……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这样设置官职的目的。
材料二 它是在一个大国对雅典民主原则的再现,“雅典人小规模实行过的,美国将大规模推行。”                                                               
——周琪《美国对西方近代民主制的贡献》
(2)结合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说明。
材料三   1868年6月11日,日本新政府公布了政府组织法,即《政体书》。其中规定“天下之权力皆归太政官”,“太政官之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使无偏重之患”。其中 “议政官”分设上下两局,上局主要由政府官员组成,“掌管创立政府、制定法律、决定机密政务”以及“明赏罚、定条约、宣战、议和”等权力;下局由各藩推举的贡士(优秀人才)组成,主要任务是讨论租税、驿递的章程、造货币等,实际是上局的咨询机构,而无决定权。行政官辅佐天皇督理一切政务,完备天皇亲政的体制。刑法官掌刑法、监察、裁判、警察等司法权。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俊《明治维新史》
(3)依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日本新政府的太政官体制。
2016-12-12更新 | 12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历史中,民主成为政治文明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868年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提出“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1871年明治政府建立了由官方指派议员组成的立法议事机构,到70年代中后期,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日本出现了要求开国会、制宪法的自由民权运动,吸引了社会各个阶层参加,各地建立了200多个民权团体,由集体或个人起草的日本宪法草案多达数十种。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1881年政府颁布了在1890年开设民选议院以及制定宪法的诏书,并派伊藤博文前往欧洲考察。1889年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请回答:
(1)近代民主政治中,代议制是民主的基本框架,法治、分权和竞争机制是民主的重要保障,请论述17——19世纪中期英国是如何建立并完善民主制度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民主化进程的特点。
2016-11-27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大事年表
时 间
事 件
1871年
①日本成立文部省,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并重金聘请欧美教授在大学任教
1872年
②日本颁布《固定银行条例》,正式移植欧美股份公司制度
1873年
③日本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1881年
④内务省发布《劝农局处务条例》,提出“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1883年
⑤首相伊藤博文主持修建了豪华的“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室,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
1889年
⑥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7文化的因素。
(1)表格中属于 “文明开化”政策的是 (写出序号),并依据材料一简要归纳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2016-11-18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