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2年,依照欧美军制,日本分别设立陆军省和海军省,作为陆海两军的最高军政军令机关。1878年,日本又仿效德国,设立参谋本部,首先在陆军系统实行军政、军令分离的“二元化”体制。1886年后,日本海军同样也实行“二元化”领导体制。同时又作出规定,对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实行武官专任制。18892月,《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宪法规定天皇拥有最高军令、军政权力,可以直接委任军政、军令两大系统的高级将官,政府及其内阁总理大臣无权过问。军令最高首脑(参谋本部总长、军令本部总长)和军政最高首脑(陆军大臣、海军大臣)有直接上奏天皇、辅佐天皇进行军令军政决策之特权,同时对天皇的军事诏令又有独断执行的权力,均不受政府其他阁员的制约。

——摘编自《〈世界军事战争史—211〉日本明治政府的军事改革(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政府军制改革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明治政府军制改革的影响。
2024-02-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治政府在《学制令》颁布后,进行教育改革,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教育系统,摒弃了“四书”“五经”,以“实学”为基本教育内容。同时,迅速建立起了近代教育体制,依托精英云集的大学,产生了以本国人研究为主体的“日本科学”。1871 年10月,明治政府命大臣兼外务卿岩仓具式为全权大使出访欧美诸国。政府重金聘请外国科技人才作为国内大学教师和工业技术人员。日本政府通过财政开支来引进先进工业设备和技术,并将产业技术向民间推广。明治天皇发布诏书,督促并鼓励华族带头赴美留学,要求他们学习西方的文物制度、工艺百科。为了鼓励留学,文部省于1873年制定了《贷款留学生规则》,并进行严格考试。黑船事件后,幕府末期一批重工业工厂、海军造船厂等近代军工厂相继建立,这些兵工厂配备了来自西方的制造装备。受西方的殖民威胁,为了快速实现“富国强兵”以与“万国对峙”,日本的科技政策向军事技术倾斜,产业技术有着强烈的军事色彩。

——摘编自安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科技政策改革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时期科技政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冶维新时期科技政策改革的影响。

3 .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到双方和世界的影响,同时也对双方及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2年,他(高杉晋作)乘千岁九号船到达上海……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日本刚刚开国,吉田松荫就说过:“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东北)、支那(中国)。”

——《大国崛起·日本》

材料二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材料三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1)根据材料一,简述晚清局势对日本人士的双重影响。19世纪末,日本是如何侵略中国以“养国力”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