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上半叶, 美国领土不断向西扩张,北部的资本家同南部的奴隶主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西部土地和人口的斗争。到19世纪50年代,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斗争越来越激化,黑奴制成为斗争焦点。1860年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林肯当选总统。1861 年,美国内战爆发,林肯签署了《没收法案》,决定将叛乱分子的奴隶作为财产没收并予以解放。为了扭转内战初期北方的失利,1863 年1月1日,林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通过了禁止奴隶在美国存在的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修正案的通过表明,美国从法律上彻底埋葬奴隶制度。这一胜利和林肯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这也是美国人民长期斗争的胜利。

——摘编自陈书明 《林肯和黑奴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废除黑奴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林肯废除黑奴制度。
2022-01-18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船“资本既大,又不患风流盗贼,货客无不乐从”,使中国的木帆船航运业受到了致命打击。外国航运业以各种手段在中国攫取巨额利润的同时,还通过多条途径大量吸收华人资金。李鸿章在《试办招商轮船折》中说:“江浙沙船日少,海运米石日增,本届沙船不敷,诸形棘手,应请以商局轮船分装海运米石,以补沙船之不足,将来虽米数愈增,亦可无缺船之患”。1872年经同治帝批准后,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轮船招商局。至此,中国水上交通进入轮船运输的新纪元,外国轮运势力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刘燕京《轮船招商局的创立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殖产兴业的全面展开,对海运业提出更高要求。明治政府确定了在政府监督保护下发展民有民营的海运政策,决定扶持组织严密、制度健全的三菱公司。1875年,政府将购入的;几十艘轮船,全部无偿交付三菱使用,并从该年起,连续15年发给三菱每年25万元的补助金。同时,政府以年息2分、15年还清的优越条件,向三菱贷款81万元。1876年,当三菱与英国轮船公司竞争处境危艰之时,明治政府颁布《搭乘外国轮船规则》:严格使用外国轮船的批准手续,并征收手续费。作为回报,不论政府何时征用,三菱公司须无条件地尽所有船只应征。

——摘编自杨栋梁《试论日本明治初期的海运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鸿章筹建上海轮船招商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为扶持三菱公司采取的措施,并指出上海轮船招商局和三菱公司的共同作用。
2021-04-21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1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张桂荣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一文中指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之所以能够进行,除了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惨败之外,与统治者高层对农奴制的弊端都有清醒正确的认识有关。夏金霹在《俄国农奴制度废除中的对立与斗争》一文中指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条改革道路斗争的产物。农奴制改革前夕,全国农奴暴动愈演愈烈。同情农奴的下层知识分子和民主革命者自发组织起来,他们主张推翻沙皇统治,彻底解放农奴。但由于着一股力量的孱弱以及沙皇统治的残酷,全国未能形成自下而上的农奴解放运动。韩东在《试析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一文中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改革加速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还改变了国家的道德环境,推动了社会思潮和民主文化发展。另一方面,改革有它的不彻底性。改革保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改革之后土地缺乏现象加剧,农民的耕地大量减少,从而导致了20世纪初俄国农业经济危机的发生。

——姜红珍、沈为慧、何成刚《史料阅读与微课设计——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必然性和可能性两方面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021-01-19更新 | 317次组卷 | 7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4 . 材料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把开发人力资源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面对长期形成的以贵族为教育对象的封建教育制度,明治政府实施初等义务教育,规定凡6岁以上儿童,无论男女均须读完小学,目的在于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同时采取提高教师待遇等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教育人才,派遣成千上万的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新学校任教。政府还发动官员、乡绅捐资办学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在普及小学教育的同时,日本还重视发展实业教育,不论大、中、小学都贯彻技术教育的方针,形成三级配套的庞大实业教育网。在教育改革中为了确保行政管理的一致性、思想的一致性,日本还强调国家对整个教育体系实行严密的监督,要求各级教员教人以善,致力于道德教育,使学生忠皇室”“爱国家

——摘编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教育改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2021-05-05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5 .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飲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治。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襾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十、总揽司法权。司法之权,操诸君上,审判官本由君上委任,代行司法,不以诏令随时更改者,案件关系至重,故必以已经钦定为准,免渉分歧。十二、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需之财用。惟至次年会期,须交议院协议。十三、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钦定宪法大纲》(节选)

材料二:第三条,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第四条,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依本宪法规定实行之。第五条,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第六条,天皇批准法律,命其公布及执行。第七条,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其开会、闭会、停会及日本众议院之解散,皆以天皇之命行之。第八条,天皇为保持公共之安全或避免灾厄,依紧急之需要,于帝国议会闭会期间,可发布代法律之敕令。此敕令应于下次会期提交帝国议会,若议会不承诺时,政府应公布其将失去效力。第十条,天皇规定行政部门之官制及文武官员之俸给,任免文武官员,但本宪法及其他法律有特殊规定者,须各依其规定。第十二条,天皇规定陆海军之编制及常备兵额。第十三条天皇宣战媾和及缔结各项条约。第十四条,天皇宣告戒严。戒严要件及效力,由法律规定之。

——《大日本帝国宪法》(节选)

(1)依据材料,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大日本帝国宪法》有关君主权力内容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钦定宪法大纲》产生的背景,并分别指出两部宪法产生的影响。

2018-05-28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 专题15高中历史选修1-2(教师版)
2018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新政府取消了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并努力在全民范围内普及初等教育。一些洋学家和思想教育界名流于明治六年(1873年)成立了研究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学术团体——“明六社”,创办机关刊物《明六杂志》,积极宣传改革思想,提倡自由主义、欧化主义,对日本人民进行启蒙教育。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易服”、“剪发”等,以改变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学习西方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文明开化的主要内容及实质。
2018-05-1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7 . 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

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17-08-04更新 | 1441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9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案】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糖业由盛转衰,清政府着意扶植糖业发展,同洋糖进行抗争。1898年,户部建议江西等“种蔗之地,广植丰收,购机制造,则岁增之利无算”。1909年,四川总督赵尔巽派人赴日本考察新法制糖,预备回国后正式成立公司,后因辛亥革命爆发而罢。1929年,中国企业家发起国糖保护运动,国民政府给予这些企业家经营特权,并修改关税,保护原料糖进口。然而,由于时局动荡、国力不济等原因,中国糖业发展始终成效甚微。

——摘编自赵国壮:《东亚糖业史研究》

材料二   江户幕府初期,日本多次派使节到中国学习制糖技术。明治初年,又从福建引入优良甘蔗品种。1895年,日本侵占中国的糖品生产基地台湾,以之为基础,加快制糖业发展。1906年,政府设立负责糖业调查、补助等事宜的糖业改良事务局。日本糖品产量增长了3倍以上。与此同时,日糖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

——摘编自(日)社团法人糖业协会:《近代日本糖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日两国糖业发展的不同结局及其启示。
2024-01-2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5 比较异同类非选择题(含答题模板)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糖业由盛转衰,清政府着意扶植糖业发展,同洋糖进行抗争。1898年,户部建议江西等“种蔗之地,广植丰收,购机制造,则岁增之利无算”。1909年,四川总督赵尔巽派人赴日本考察新法制糖,预备回国后正式成立公司,后因辛亥革命爆发而罢。1929年,中国企业家发起国糖保护运动,国民政府给予这些企业家经营特权,并修改关税,保护原料糖进口。然而,由于时局动荡、国力不济等原因,中国糖业发展始终成效甚微。

——摘编自赵国壮:《东亚糖业史研究》

材料二   江户幕府初期,日本多次派使节到中国学习制糖技术。明治初年,又从福建引入优良甘蔗品种。1895年,日本侵占中国的糖品生产基地台湾,以之为基础,加快制糖业发展。1906年,政府设立负责糖业调查、补助等事宜的糖业改良事务局。日本糖品产量增长了3倍以上。与此同时,日糖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

——摘编自(日)社团法人糖业协会:《近代日本糖业史》等


根据材料,概括中日两国糖业发展途径的相同处。
2024-02-23更新 | 251次组卷 | 2卷引用:题型05 材料解析题——“异同点”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不想变成 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教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九十五条论纲”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一-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1492年, 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贵、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柒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者共同的思想核心和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当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