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1 道试题
1 . 日本明治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与政治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1872年公布的《学制令》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口号,拉开了教育近代化的序幕。以发展生产为目的对国民实施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近代教育。在学制发布的第二年。小学在校生132万,入学率28%:到1883年,小学在校生323万。入学率超过50%。教育的普及,大在地提高了国民素质。这是日本近代化的基础。由于取消了士、农、工、商的身份区别。所有国民获得了教育的机会。在受完初等教育之后。不分身份都可凭才能进入中学、大学,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以东京大学为例,从1878-1885年。贵族学生比例从06%下降到0.2%、士族学生比例从73.9%下降到51.7%,而平民的比例25.5%上升到48.1%。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获利大发展的同时,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整理自朱文富,杨勇: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的现实意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教育改革对日本社会进步的意义。
2021-05-07更新 | 29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日本实行普及教育时,深感教师缺乏。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寻常师范学校由地方设立,培养公立小学的教师和校长;高等师范学校是中等教育,由国家设立。为了解决中等学校教师的不足,除在师范学校内设立中等师范科外,还采取各科短期训练的方式进行这项工作。与此同时,明治政府还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提高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明治维新后大约经过30年时间,到18963月,国会终于通过了《小学教员年功加薪国库补助法》。这一法令规定,凡是达到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本薪一律加15%,以后每增加5年加薪10%,但最多加到35%。在这一时期,政府明确规定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一般官吏同”,还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把中等学校、师范学校以上的教师的任免权,上交中央政府,由文部大臣检定。

——摘编自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治政府师范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师范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3-04-1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含抚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西部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为加速西部土地的开发利用,独立伊始,美国政府就宣布西部土地国有化,并向移民开放,为按纯资本主义方式开发利用西部土地资源提供了前提。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实行出售土地、免费分配土地、土地授予和土地保留四类不同的土地政策,吸引了大批移民前往西部定居垦殖,从而推动了西部农业沿着“美国式”道路迅速发展。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改善西部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加速了西部地区的最后开发和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推动了西部农业商品化、地区专业化发展和农业经济的繁荣。美国政府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低利贷款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的种种政策,遏制了对国土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为以后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刘自强《近代美国西部农业开发政策研究》

材料二   清朝统一新疆以后出于维护边疆统治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使得新疆的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通过兴修水利、屯田垦荒、减轻赋税、推行商税、加强贸易等措施,基本解决了新疆驻军的粮饷问题,缓解了内地协晌供应的压力。同时也使当地百姓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以回疆地区而言,在清朝一系列“因俗而治”的宽松政策下,其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清朝在新疆的田、赋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在广义方面,新疆垦务之进行,不仅增加农业生产、军粮足、省民费,且对于巩固国防、加强边备、平衡土地开发、平均人口发展、国家财政、人民收入、发展交通、繁荣经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均有相当的贡献。

——摘编自王力《清代治理回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西部农业开发和清政府治理回疆背景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美国西部农业开发与清代回疆治理的特点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现代边疆治理和开发的认识。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解决主权问题成为1787年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

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该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中央政府权力过大。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

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院、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请指出图中的权力中心在哪里?材料反映出这种政治制度的什么原则?这个原则体现了哪个思想家的思想?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1787年宪法中为解决“主权问题”和“中央集权问题”而创建的制度,并指出是如何具体运行的?
(3)材料三里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国家?
2022-05-1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7年革命前,俄国学者普遍对改革的评价较为积极,认为改革是整个19世纪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为俄国未来社会和政治进步奠定基础。也有学者对改革持负面评价,司徒卢威认为劳役制经济在繁荣发展时遭到废除,改革无法从本质上改变地主和农民的经济关系。苏联时期以来的学者,认为改革引发了国家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决定了俄国未来的政治及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唤起了民众对自由的渴望。但法令包含的掠夺性内容以及改革对农民和贵族造成的经济后果也备受学者关注。科尼亚杰夫等将改革与社会主义运动联系在一起,认为改革使人民群众陷入赤贫状态,社会主义思想在俄国获得了空前的认同和支持。

——据张广翔《俄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的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俄国(苏联)学者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共同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苏联)学者对俄国1861年改革产生争论的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国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与许多西欧派人不同——他们警告说俄国会因为没跟上西方的脚步而遭遇失败——斯拉夫派人很有信心地预言,俄国专制制度的优越性会导致一个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数十年间,西欧因决定性地促成了俄国的工业化而进一步削弱了俄国的旧制度……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其中之一是农民群众不断增加的骚动和不断增长的政治觉悟。他们绝对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他们觉得,这些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完成下列任务:
(1)怎样理解材料中俄国“没跟上西方的脚步”?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绝对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的具体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2022-03-05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六校联合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认为,能使用汉字的人才是有学识的。伴随着和学的兴起,大多日本人认为汉字是阻碍国家繁荣富强的绊脚石。于是,日本出现了文字改革的高潮。在改革过程中,日语音节少、结构单一,同音词、异义词非常多,而西方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都是全新的知识,用现有的词语不足以表达。因而,他们便利用汉字强大的表意功能和造词能力,创造了大量新的汉语词汇,如:政治、经济、物价、文化、天体等涉及到各个领域的词汇。除此之外,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汉字已根植于日本的语言系统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它与假名共同承担着记载日本文明的任务。近代以来,汉字不仅依然作为日本最重要的文字被广泛使用,还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陈月娥《日本近代文字改革论中的中国与西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文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字在日本发展中的地位,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1-04-27更新 | 279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普鲁士是德意志农民土地产权变革的先导。1807 年,因拿破仑战争的冲击,普鲁士国王颁布《十月敕令》,宣布"地产自由",每个普鲁士居民都有资格拥有任何形式的不动产,土地自由交易和抵押,不受任何限制。1811年,在首相哈登贝格的推动下,颁布了《关于调整领主与农民关系的敕令》,该敕令鼓励庄园佃农赎买封建义务,成为完整的土地产权所有人。1850年.受1848年欧洲革命的影响,普鲁士推出《赎买法》,这是继续扩大改革成果的法令,标志普鲁士土地产权变革进入收官阶段。该法令放宽了土地确权农民的申请范.围.缺少耕畜的小农不再被拒绝,任何农民都可以申请,只要缴纳相应的赎买金,即可以解除封建义务。获得大小不等的土地产权。随着 土地改革的推进.普鲁上农业经济明显增长。19 世纪中叶以后,许多容克和富裕农民开始使用农业机械和化肥,同时投资乡村工业和城市工业,一些制酒、制糖等乡村工业发展起来。

——摘编自侯建新《自上而下变革∶德国农民土地确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普鲁士土地产权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普鲁士土地产权改革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材料二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53年日本被美国人迫使打开国门之后,内外交困的幕府为自救自强,自 1854年至1867年接连推行了安政、文久、庆应等三次改革,即幕末改革。从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全过程来看,幕末改革迈出先期探索的第一步,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政策思路、工厂设施和人才梯队。在此基础上,明治维新得以全面展开。维新期间,前十年的欧化改革,决定性地将日本引向资本主义道路……以天皇亲政并介入改革为标志的后十年改革,维新官僚及时纠正失误,全面调整近代化政策,走出困境并最终使资本主义在日本扎下根。

一宋成有《日 本明治维新前后的改革调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