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发现日本社会变革具有自己的特征,那就是革命被改良所取代。明治维新使近代日本社会发生了质的变化,使之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并跻身列强之林。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是在德川幕府版籍奉还、王政复古的前提下进行的,近代日本构建起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但正如幕府成立以来万世一系的天皇一直都没能真正掌权一样,近代的日本天皇也没能成为决策的真正核心,先是藩阀、后是军阀,控制着近代日本的政军大权。……日本除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在政治法律制度上创立起近代国家框架。另外,在构建教育体系和转变思维模式上,日本也做了不少功课。……日本在古代曾吸收中国文化,实施和魂汉才的改革开放路线。近代以来,汹涌的西化大潮让日本无力抵挡,要想摆脱被殖民化的厄运就必须与列强为伍,并导入西方功利主义价值观。为此,必须排除作为虚学的理学,由西方的实学取而代之。明治政府的一些高官和智囊对于西方文化也是来者不拒并极端发挥,……西化派的极端做法遭到传统派的抨击,国粹派诞生并主张恢复日本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标准。

——王屏《近代日本社会变革的内在逻辑》

材料二   一般认为,庚子事变(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给清朝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危机。在这个事情之前,清政府对国内的统治还相当稳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还远没有成气候,暴力革命的主张不得人心……新政的前几年,还未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主要涉及编练新军、派遣留学生、废科举兴学堂、倡办实业等方面,当然,政府部门有一个较大的变化,就是外务部的设立。这些措施大都得到执行,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比戊戌年只打雷不下雨的改革要实在很多。

从1905年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宪政,政治改革被提上日程。统治阶层的想法其实很明确,就是既想迎合人们改革的呼声,又能保证皇权的延续巩固。考察团回国给慈禧报告,当然也尽可能捡好听的话讲,以打消她对立宪的犹疑;为皇家利益计,清政府自然选择德式君主立宪制为模板,开展预备立宪。……1908年光绪和慈禧的先后离世,使得这个改革的变数大增。……之后登台的载沣等人,甫一掌权,就开始自掘坟墓。罢免袁世凯,收军权,就是第一步臭棋。之后跟着上,铁路国有、皇族内阁,终于将清王朝的气数掐断。本来,宪政的方向是要限权、分权,但他们做的却是抓权、集权,完全背道而驰,而且做得火急火燎,极不高明。这样做的唯一效果是使1860年代以来支撑了清王朝半壁江山、一直对清王朝保持忠心的汉族地方实力派与清廷离心离德了。

——摘编自360百科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日本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清末新政改革的主要不同?并谈一谈由此得到的启示?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资本主义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史实表明,明治政府是沿着经济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的权力。较之于其他落后国家的政府,明治政府的“明智”不只在于它能够建立官办企业,还在于它建立官办企业的目的一开始就是明确的:率先进行工业试验,积累经验,为民间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条件。

——《官办企业的拍卖与日本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特征》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路。结合史实说明为实现这一思路,明治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和魂洋才”教育原则的看法。
2018-05-1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资本主义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史实表明,明治政府是沿着经济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的权力。较之于其他落后国家的政府,明治政府的“明智”不只在于它能够建立官办企业,还在于它建立官办企业的目的一开始就是明确的:率先进行工业试验,积累经验,为民间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条件。

——《官办企业的拍卖与日本早期

资本主义经济特征》

材料二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

材料三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采用哪个“主义”,从未把自己的任务看成是意识形态的革命,而是当作一项事业。他们心中的目标就是要使日本成为世界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强国。他们并不是偶像破坏者,既没有把封建阶级骂得一无是处,也没有剥夺其财产,而是诱之以厚禄,使他们转而永远支持政府。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路。结合史实说明为实现这一思路,明治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的评价。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的特点。

2018-02-2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选修一第八单元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练习
4 . 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教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二   1868年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提出“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1871年明治政府建立了由官方指派议员组成的立法议事机构,到70年代中后期,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日本出现了要求开国会、制宪法的自由民权运动,吸引了社会各个阶层参加,各地建立了200多个民权团体,由集体或个人起草的日本宪法草案多达数十种。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下,1881年政府颁布了在1890年开设民选议院以及制定宪法的诏书,并派伊藤博文前往欧洲考察。1889年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1)简述近代前期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并概述阻碍近代中国实现宪政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民主化进程的特点。并谈谈西方国家“宪政的具体模式千差万别”的原因。
2021-08-2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关于社会转型,一是指体制转型;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俄历1861年)3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1868年,明治政府制定了“殖产兴业”的政策。1870年工部省成立,成为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中心。为了贯彻执行“殖产兴业”的方针,扶植资本主义成长,明治政府决定大力创办国营企业,由国家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1880年,政府以廉价“处理”方式,将国营企业转让给大资本家。到19世纪90年代,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摘编自王铭《殖产兴业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戊戌年)五月十六日上谕云:“农务为富国根本,亟宜振兴。著各督抚督饬各该地方官,劝谕绅民,兼采中西各法,切实兴办,不准空言搪塞。”

六月廿九日谕云:“训农通商,为立国大端,前迭谕各省整顿农务、工务、商务,以冀开辟利源,各处办理如何,现尚未据奏报。著即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其各省府州县,皆立农务学堂。”

七月十三日谕云:“现在讲求商务,业于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并谕令上海、汉口试办商务局,拟定办法奏闻,现尚未据奏到。商会即商务之一端,著刘坤一等,归案迅速妥筹具奏。”

——摘编自(清)宋玉卿《戊壬录》


(1)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评述“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3)材料三中清政府在兴办实业的内容方面与日本有何不同?根据材料,从策略的角度说明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当今中国改革及社会转型的建议。
2021-08-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四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范·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1885日本专利所所长高桥是清借鉴欧美经验,主持修订了《专卖特许条例》,对专利的种类、专利的保护期、专利的损害赔偿等做出界定。
1899此前西方要求日本加入旨在明确专利国界、防范国际假冒侵权的《巴黎公约》。日本并未马上答应,反以加入《巴黎公约》为砝码,促成了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修约成功后于1899年正式加入《巴黎公约》。
1905因外国人专利申请量剧增,且技术含量较高,日本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用新型法》,不惜重金引进专利,然后改造创新,产生了大量契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型发明,助力日本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奴婢受田额与良民同。……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此外,初授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孙,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三口加宅田一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授田后不准迁徙。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四   (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1861年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五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均田令实行的前提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4)材料四、材料五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往往都涉及土地问题的原因的认识。
2020-11-1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等级等级名称财产资格分享的政治权利
第一等级500斗级年收入500麦斗以上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骑士级年收入达300麦斗可以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双牛级年收入达200麦斗可以出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日佣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1)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与作用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业,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治初年“奖励工业”的弊端。对此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0-08-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六校2013-2014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自古以来,日本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在近代,日本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也在不断学习中发展成为亚洲强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后发展国家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源于西方先发展国家的制度的大规模移植,明治维新就是最初的、也是最典型的例证。但是,日本在制度移植的过程中,抱有明确的选择意识,在元制度选择上规避宪政民主制度或仅在形式上模仿,而对其他技术性、效率性制度则大力移植。日本在明治维新开始后翌年即开始了制度移植,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移植的力度越大.以至于日本资本主义可称得上是一种“移植资本主义”。

——莽景石《明治维新:元制度与派生制度的非均衡演进及其对日本工业化的影响》

材料二   1881年11月,太政官大书记官井上毅进呈《人心教导意见书》,建议政府劝奖汉学、倡导忠爱恭顺之道,发展实业教育,推广与日本国情最接近的德国学等。明治政府及时调整政策,至此,政策基调转为“兴汉学”和“学德国”,这成为维新成功的关键举措。

——宋成有《明治维新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日本资本主义可称得上是一种‘移植资本主义'”观点。
(2)据材料二,指出明治维新指导思想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政策基调转为“学德国”后采取的最主要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日本“学习”的认识。
2020-07-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10 . 教育改革在明治维新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随着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运动,教育改革开始了。1871年增设文部省,颁布《学制》和《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所必需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观念,参照法美两国教育体制,全国共设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统一的学校体制。但由于政府有关人员急于求成和缺乏经验。而过于强调集中和划一,忽略了国家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等现状,因此,政府1879年废止《学制》,代之以《教育令》,改变管理上过于集中的弊端,实行地方管理,规定凡有私立小学的地方,不再设立公立小学,减轻国家负担。1880年,针对《教育令》颁布后又出现的地方自治体效率很低等弊端,颁布《修正教育令》,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学校的监督权力,强调国民义务教育,将修身课列为首位,加强德育教育,即忠君爱国教育。《修正教育令》的颁布,表明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开始走向保守。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其目的。
(2)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并谈谈日本教育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2020-07-2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