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3 道试题
1 . 据统计,1861~1881年的20年间,纺织品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纺织机械设备得到了更新,大规模的机械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工场生产。俄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B.农奴制改革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C.欧洲资本特别是法国资本的涌入
D.政府重视发展纺织业以增强其实力
2019-04-11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人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下列对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近代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推动了俄国经济的工业化
②推动了俄国司法体系的近代化
③推动了俄国教育的近代化
④推动了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 . 7月9日是“黑船来航”事件纪念日。每年这一天,位于东京湾入口处的横须贺都会举行“开国祭”,以纪念这个意义重大的日子。这一纪念活动表明“黑船事件”
A.开启了日本的近代史
B.开启了日本工业革命的进程
C.结束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D.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4 . 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联邦制并未真正得到推行
B.铁路已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
D.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5 .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对日本近现代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初年的日本统治者和知识界激起奋发图强,迎头赶上的决心,并极力推进“西方化”进程。甚至激进地要求全面“西方化”,对“洋学”崇拜不已。但是,由于当时日本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使落后的日本在西方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日本人又不得不把眼光放低下来,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消化、吸收、运用西方教育模式与教育文化。

——贾红霞《浅论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欧化之路》

材料二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宣杨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新编日本通史》

材料三   1879年颁布的《教学大旨》中规定:“教学之要务在于阐明仁义忠孝,”强调日本教育要根据祖宗的训典,培养忠孝仁义的思想品德,完成对臣民的教育任务。1890年,天皇下达《教育敕语》。规定日本的教育目的是教育臣民“重国宪”,“遵国法”,“义勇奉公,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

——安秀玲《析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和对象方面的变化。
(3)对日本近代化而言,明治时期的教育改革是一把双刃剑。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

材料二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2019-03-27更新 | 564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线上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8 .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编自华莱士《俄国》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编自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9 . 下列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价,错误的是
A.是一次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B.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D.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10 . “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B.完全违背了封建主的利益
C.不能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
D.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019-02-03更新 | 656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