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经过大约30年的时间,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不但得到解决,还在世人面前树起追求卓越、精于制造的形象。“德国制造”从此成了制作精巧、质量优良的标志。这种变化发生的前提条件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B.德意志民主政治的建立
C.德国文化教育的新突破D.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
2 . 沙皇政府在1861年改革时期颁布法令,规定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村社实行连保,村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村社上面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负责处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这些措施旨在
A.塑造农民的集体主义的观念B.剥夺村社农民的人身自由
C.强化村社管理保障地主利益D.由村社取代基层行政管理
3 . 如表为19世纪60年代重要革命或改革简表。该表反映了这一时期各国共同的时代主题是(  )

时间

革命或改革

主要内容

改革者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废除农奴制,农民赎买份地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起

中国洋务运动

兴办近代工业,创办新式学堂等

恭亲王奕䜣等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废藩置县,文明开化等

明治天皇

A.争取民族独立B.追求近代化
C.发展资本主义D.崇尚民主自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20年,美国国会通过《密苏里协定》,其中规定,在北纬36度以南容许奴隶制扩展,以北禁止奴隶制存在。思考特原是密苏里州的奴隶,后被主人带到位于自由州的斯奈林堡居住几年。1857年,他根据《密苏里协定》请求最高法院核准自由人身份。最高法院判决:“过去的奴隶无论在美国任何地方居住,都是他主人的财产”。此事激起了人民群众极大的愤怒。这一判决说明了
A.思考特无法成为自由人
B.最高法院与国会有矛盾
C.奴隶制的影响根深蒂固
D.人民拥护《密苏里协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许多不服从地方管制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我想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全国警察局长在给沙皇的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农奴制度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更加危险了。”原沙皇政府财政大臣康克林看到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时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就如同处于某种野蛮状态,如果同高度文明的民族发生冲突,就会成为大的“祸害”。克里木战争失败后,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直截了当地声称:“我们不能再欺骗自己了……我们比一等强国虚弱和贫穷,另外,我们不但在物质方面,而且在智力资源方面(尤其管理方面)比它们贫乏。”

——扎依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废除》

材料二   上层统治阶级主流对改革的正确认识,与他们的整体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十九世纪上半期,俄国官僚的升迁主要取决于受教育程度,而非门第出身。于是,19世纪30~40年代,官僚中间出现了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勤于思考,对即将进行改革的纲领及实施方式意见相近的人,当时被称为自由派官僚。自由派官僚分布在政府各部门,它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学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改革是社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否定,对新制度和新思想的认同。俄国1861年改革既废除了旧的根本阻碍俄国前进的落后的农奴制度,又在此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为俄国的近代化构建了基本框架。

——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上层统治阶级对农奴制危害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这段材料说明
A.日本政府派团赴西方进行实地考察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人才
C.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发展模式
D.政府扶植
7 . 对下列柱状图反映出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俄国发展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B.俄国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经济
C.俄国落后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制度方面
D.俄国的落后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伊藤博文说:“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枢轴,几百权利皆由来于此。”依此原则,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总揽统治权”。天皇可以解散议会、批准立法、任免文武官员,军队只对天皇负责等。

材料二关于议会、内阁,该宪法规定:“凡是法律都要经过帝国议会的承认”“天皇经帝国议会承认施行立法权”“行政权统一于帝国内阁”“凡大政必由内阁及各部施行,不出二门”,伊藤博文说,内阁“一方面对君主负有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对议会也负有同样责任”。

材料三“对天皇的大权必须加以种种重要的限制,不然立宪政权无论何种形式,毕竟都无法建立。”关于宪法的统治大权,伊藤博文说:“统治大权大别有二,曰立法权,曰行政权,而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个分支。三权各自依其机关之辅翼来施行,又皆渊源于元首,而元首的心思及作用若不依各个机关之辅翼,则无法用以表明国权。因为国家乃一公体而非私体,宪法赋予国家各个机关以适当的职守,使整个机体循环有序,君主要在宪法的范围内行其大权。”

材料四宪法只涉及有关帝国政治的大纲目,其条文应该简单明了,并且能够顺应将来国运的发展而伸缩自如

——均引自清水伸《明治宪法制定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1889年日本宪法中天皇的地位如何?

(2)据材料二,1889年日本宪法中的帝国议会和内阁各有什么权力?这种权力与天皇有什么关系?

(3)据材料评价1889年日本宪法。

2017-06-0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2017-06-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第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 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推行“殖产兴业”政策D.改革土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