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出这位贵族的基本主张是
A.维护农奴制度B.废除农奴制度
C.推翻沙皇专制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2020-03-19更新 | 350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治天皇曾经下诏:“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2019-07-10更新 | 580次组卷 | 4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倒幕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2019-01-30更新 | 1925次组卷 | 5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日本以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主要是因为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
B.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C.幕府统治已经持续600多年
D.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日本封建经济解体
6 .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日本十九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显著特征是
A.实行币制改革B.从外国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C.政府的大力支持D.通过对外掠夺加速资本积累
2018-06-0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D.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地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欧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