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欧洲史》记载,1861年3月3日的皇帝告示使一直为农奴的农民获得自由。他们在法庭上得到了平等,但土地仍属于村社。告示使农民非常不满,他们或者去南部参加农村无产者的队伍,或者加入城市工业无产者的队伍。这说明农奴制改革
A.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造成了社会的分化,激化了社会矛盾
C.使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D.培育了俄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二   1871年10月16日,日本派出使团,任务是: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三、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     

──《日本政治史》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问题:
(1)材料一反映日本在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派团出使欧美的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如材料三所说的“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措施?
(4)综上所述,我们从中获得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2020-02-1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治维新改变了日本历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乘车券作为旅客乘车的唯一凭证,任何人乘车必须购票, 乘车券记载乘车时间、区间、价钱等,不记载乘车人的姓名及身份等级,在列车超员的情况下,持较远距离乘车券者可优先乘车。以前与陌生人很少打交道的日本人,一旦进入火车车厢,与陌生人只有咫尺之遥,摩肩接踵,气息相闻,彼此之间的关系自然拉近。“洋俗”、“洋风”以铁道为媒介迅速流行,有些人忽然成了时髦的通人,其发型、服装,完全模仿洋式,甚至天的饮食、平常的娱乐也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铁路建设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2)依据材料说明李鸿章和康有为对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和康有为对日本明治维新评价不同的原因,并指出影响他们对同一历史事件产生不同评价的主要因素。
2019-12-1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中记载:“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这实质上表明
A.农民比机器生产效率高
B.农民价格低廉
C.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与发展
D.农民实用性更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治维新改变了日本历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乘车券作为旅客乘车的唯一凭证,任何人乘车必须购票,乘车券记载乘车时间、区间、价钱等,不记载乘车人的姓名及身份等级,在列车超员的情况下,持较远距离乘车券者可优先乘车。以前与陌生人很少打交道的日本人,一旦进入火车车厢,与陌生人只有咫尺之遥,摩肩接踵,气息相闻,彼此之间的关系自然拉近。“洋俗”、“洋风”以铁道为媒介迅速流行,有些人忽然成了时髦的通人,其发型、服装,完全模仿洋式,甚至每天的饮食、平常的娱乐也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铁路建设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日本步武泰西至速也,故自维新至今三十年而治艺已成。大地之中,变法而骤强者,惟俄与日也”“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

——康有为(1898年)

日本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铁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无不利。

——李鸿章(1874年)


(2)依据材料说明李鸿章和康有为对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和康有为对日本明治维新评价不同的原因,并指出影响他们对同一历史事件产生不同评价的主要因素。
2020-01-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附属实验香山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6 . 伊藤博文于1882年3月去欧洲考察宪法,据记载:“留欧三个月便掌握了制胜自由民权派的理论和手段,他满怀信心的说:充分确立了巩固皇室基础,使大权不致旁落的大道理。”当时最符合伊藤博文意图的是(     
A.英国政体中以国王为国家元首B.英国政体中的责任内阁制
C.德国宪法所确定的联邦制D.德国宪法所规定的君主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