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通过战争的方式,推翻了幕府的统治。随后,又推行“废藩置县”,完成了中央集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1870年12月,明治政府成立工部省,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企业。1873年,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近代“模范工场”,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1881年,明治政府又设立了农商务省,对官营主义和干涉主义进行了反省,开始将大批官营企业出售给民间人士经营。此后,日本出现了工业革命的热潮。

——摘编自冯玮《日本通史》

材料二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陆续以官办及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形式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垄断了纺织、航运、煤矿等部门。进入80年代,这些企业大多经营困难。1895年7月,清政府确定了“恤商惠工”的基本经济政策。1898年,又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设农工商总局。1903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商部,以爵赏为核心,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工业、商业、矿山、铁路、商会的奖励章程和法令。在此期间,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

——摘编自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日本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发展经济上的相似做法?并简析其影响?
(3)以明治政府和清政府为例,说明政府在发展经济中应重视的问题?
2019-04-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对领土狭小且海岸线漫长的日本来说,外国人以及他们船队的出现很容易被大多数民众发现。在19世纪,日本的舆论一直是从对外来威胁的感知走向对国家认同的认识。日本在文化选择方面相对自由,它早已引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接受西方方式并不会带来多大的震动。维新武士们在摧毁幕府,重建天皇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国家的过程中,能够在政治上转向西方民族主义的理念,这个理念还能够被抹上神道的色彩。日本在一个军事统治阶级的领导下,士兵更倾向——保卫一国的领土而非保卫一套思想观念,这一点与民族主义也有关联。因此,日本人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形成了民族主义,找到了一个协调文化传统与当下冲突的途径,即通过维新追求“富强”的道路。这一新发现的民族主义也深深影响了“自由主义”的宪法运动。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文风日起,士子要求就学读书,但政府尚无暇顾及教育,一批由私人创建的书院兴盛起来。由于书院不属于官学体制,故都根据自己的需要聘请山长(注:指管理人员)或教师及开设课程。书院基本以“四书”“五经”为教材,此外,程颐、朱熹等人的作品都列为书院的重要读物。书院的教学,除教师讲授外,还重视指导学生读书和自修,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南宋,朱熹兴办的白鹿洞书院,兴起了讲会这一讲学形式。1181年,朱熹邀请陆九渊到书院讲学,朱陆学术观点虽不同,但朱不仅请陆九渊讲学,还把他的讲义刻石立于院门,为不同学派的论命树立了范例。明中叶以后,讲会制度盛行,王守仁及其门徒和湛若水及其门徒在各地方往返讲学,从不同角度相互辩难。各书院还建立起一套讲会制度,不少著名学者不远千里赴讲,准时到会,仪式很是隆重。元以后,特别是清代,政府加强对书院控制,使书院官学化,讲会制度逐渐衰落。

——摘编自陈元晖等编《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

材料二   18世纪晚期,德意志的大学教育在欧洲极为落后。1810年,普鲁士创办了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是对世界进行新解释、粉碎宗教迷信的世俗化中心,包括人文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柏林大学建立之初,普鲁士政府宣布“国家取代教会成为大学财政上的提供者”,但并不以此作为干预、限制大学内部事务的理由。因此,大学教授的评定依据其在科学研究上的独立性、独创性和成果,大学校长是由教授们选举产生的。同时,大学教授与校长一起组成教授会,决定内部事务。大学教授的权力很大,有自由的开课权。大学生的学习也有充分的自由,他们既可以去听教授的讲授课,也可以去参加教授主持的研讨班;既可以独立地从事研究,也可以与同学进行结伴式的自由讨论,更可以进入图书馆查阅任何资料。柏林大学创办后,形成了独特的“柏林大学模式”,不仅成为全德意志,而且成为全世界大学仿效的样板。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书院和德国“柏林大学模式”办学理念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间书院和德国近代大学的历史走向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走向的主要原因。
2018-11-1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