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明治政府在改造寺子屋旧教育的基础上完成了近代教育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幕府后期日本各藩虽大力兴办藩校,但只能满足贵族、上层武士阶层的教育需求。寺子屋教育初期主要根据平民的现实需求,培养民众的谋生手段以及读书识字的能力。到江户后期,幕府为巩固封建统治加强了寺子屋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江户时期的寺子屋首次向女子敞开大门,为平民女子创造了接受教育的机会。1872年日本学制改革是在寺子屋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实际的情况需求,利用现有的寺子屋和教师人员与设备,改造或合并成新式小学;或者废除原有的寺子屋建立新式小学。学制改革推行之后,寺子屋教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作为日本近代教育的前身,其历史地位毋庸置疑。

——摘编自魏雅榕《日本近代初等教育的基础——寺子屋教育》

材料二   为“求知识于世界”,187111月,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全权大使的数以百计的庞大代表团赴欧美考察西方文化教育制度,岩仓具视一行出国时选派一批留学生随行。1873年官派留学生达250人。留学生回国后,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日本政府雇用大批外籍专家从事各个领域的工作。从1860年至1914年间,日本聘请的外籍专家中,单有姓名可考的就在1100人以上。政府强调,凡6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母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有关小学教育员名称及待遇的“敕令”中准予小学教员享受等同判任文官的待遇。1880年修改后的《教育令》规定,从小学起要实行“尊皇爱国”的思想教育。1890年日本天皇亲自颁发了《教育敕语》,其中心思想也是宣传“大和魂”,要求臣民应忠于天皇。

——摘编自文天植《谈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教育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寺子屋教育的特点,并概括指出对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2 . 盛极一时的西欧民族主义曾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19初对国家的这种息息相关之感从法国传到了邻国。他是通过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自然扩散而传到邻国的,而且也是对法国侵略和统治的一种反应。民族主义又因工业革命而得到进一步促进。..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统一德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一战的战争责任问题直到现在也说不清楚,但那些严厉的措施反而把德国最极端的民族主义刺激出来了,并且加进了种族主义。赔款对绝大多数德国人造成巨大的伤害,不仅普通民众,连中产阶级都陷入贫困,在很长时间中挣扎在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德国人的生活非常艰苦,这为希特勒夺权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希特勒以复仇为号召,将德国的民族主义刺激到了极点,纳粹成为了德国人的选择,新的战争策源地也就形成了。

——摘引自钱乘旦《西方那片土》

材料三   二战后欧洲已经进入了一个后民族时代。欧洲步入后民族时代是欧洲整合不断加深的必然结果。--体化进程能够激励不同国家的政治角色认同并转向新的政治机构,以寻求采取共同决策或者是把决策委托给更高一层的超国家机构。这种超国家机构不仅代表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协调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而且有利于政治精英把他们的.忠诚从国家层面上升到欧洲层面上去。....就欧洲一体化近50年的历史看,欧洲原有.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欧洲知识分子对一个统一的欧洲也越来越认同。

——引自翟金秀《一体化变量下的当代西欧民族主义新动向一新功能主义的视角》


(1)阅读材料一,归纳指出19世纪的欧洲“民族主义思想”盛行的因素。结合所学,简述俾斯麦“成功统一德国” 带来的政治成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纳粹成为了德国人的选择”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全面爆发前“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列出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最初出现的三个“超国家机构”的经济组织名称,并概述20世纪90年代“欧洲原有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突出表现。
2021-06-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兵部省指出:“教育海军军官是建设海军之头等大事。”于是,原幕府的东京海军操练所得到恢复,并于1888年迁往江田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江田岛地形临海抱湾、地理优越,利于海军专业培养。江田岛海校在学习近代海军战术、技术、西式外交礼仪的同时,其日常训练和管理严格到了残酷的地步。平时高年级学员负责管理低年级学员,可以根据其不良表现进行打马体罚。每到重大节日,海校都要组织学生向天皇的照片行叩拜之礼,每个星期都要背诵天皇的《军人敕谕》.海校还经常开展各种剑术、柔道、相扑等体育运动,以此锻炼海校学员意志。一位英国人在谈到江田岛海校时写道:“从海军兵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既有一副能经受一切艰难困苦的身体,也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了天皇和祖国,他们可以不惜一死.”海校的上述精神教育被称为“江田岛精神”,是旧日本帝国海军的精神支柱。

——摘编自王伟《炫目樱花终凋零——记日本江田岛海军兵学校》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田岛海校建设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归纳江田岛海校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江田岛海校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2021-02-13更新 | 13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制度变革中的制度内容与制度形式的关系状态,即制度内容与制度形式的“变”与“不变”,我们可以把历史上的制度变革模式归纳为三种不同的范式:第一种模式是原来的制度形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原有制度行使的职能和程序在实质上却没有什么变化,这种模式可称之谓“新瓶装旧酒”模式。第二种模式是原有的制度形式和制度内容被新的制度和形式所取代,可称之为“新瓶装新酒”;第三种模式是传统的制度形式得以保留,但制度内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模式可以称之为“旧瓶装新酒”模式。

——摘编自叶剑锋《制度形式与内容的“变”与“不变”》


根据制度变革中制度内容和制度形式的关系,结合世界史的内容选择一种模式提出新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7-1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七高级中学(长安区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的《学制》,明确地宣布要从小学抓起,务期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普及初等国民教育方针。同时阐明:“学问堪称立身之资本,国之所以富强安康,无不缘于世间文明人才艺之巨大发展。而文明之为文明者,实有赖于一般人民之文明。”教育改革的工作计划第一条就是:“务须于小学校方面笃力从事。”与此有关的第二条则为:“务须迅即兴办师表(范)学校。”

材料二 据《学制》规定,下等寻常小学就有十四门课程,其中除语文知识、算数、修身(伦理课)外,还有地理学大意、物理学大意等等。上等寻常小学还要学史学大意、几何学、博物大意、化学大意等等。有的小学还设一两门外语课以及簿记法,天体学知识等等。修身课,以西方民主自由思想为基础,还混以日本精神和儒家道德思想。历史课,除讲授日本史外,还讲授中国史和西方史。在每周学时总数中,语文课和算数、理科、地理、历史等合计占93%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治政府实施教育改革的内容。(不得罗列事实)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影响。
6 . 一位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德、英、法、美B.法、美、德、英C.英、美、德、法D.英、美、法、德
2022-11-11更新 | 206次组卷 | 78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本、中国三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国的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在当时,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
(2)三国的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2021-07-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第一中学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8年,明治政府在确立市町(tTng)村(日本地方最底层的地方行政单位)自治制度的同时,还建立了近现代日本町村公共财政制度。1896年,日本获得大量赔款后,通过《国税营业税法》,把“原来府县税、营业税及杂种税的一部分编入国税”。1908年,在《关于地方税限制的法律》中,“将战时应急而设的对地方税的限制作为恒久的制度确定下来”。1911年4月,明治政府发布了新的《町村制》,加强了对町村的行政监督。1918年3月,日本政府再次通过法令规定“市町村立普通小学的正教员及准教员的薪金费用的一部分由国库负担”。1926年,政府开始了地方税制的改革,改变了它的“封建的人头税性质”,府县税、附加税也从占74.2%直降到25.7%。

——摘编自郭冬梅《近代日本的町村财政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近代町村财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町村财政改革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以示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成功地创办了大型的现代纺织企业和日本第一国立银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其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离异”与“回归”的含义,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加以说明。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60年代前的300多年里,德国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一直是欧洲大陆的主战场。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最大动力。通过不懈努力,铁血宰相俾斯麦最终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统一后的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经济出现了飞跃性的发展,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了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德国能够在短时间快速崛起,不是偶然的。自查理曼大帝时代起,德国就非常重视教育和文化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高达97.5%,国民素质得以提高。同时,建立了高等教育,1810年创立的柏林大学,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鼻祖。对教育和科研的重视与大量投入很快使德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同时,德国涌现出一大批科学家和技术发明家,如西门子、爱因斯坦、普朗克等。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德国的科技创新光芒,让世界瞩目。

——摘编自盛朝迅《大国崛起与科技创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德国崛起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德国崛起的主要原因。
2021-07-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